
刚定植的黄瓜苗
预计未来一周,华南南部有较强降水,较强冷空气继续影响中东部。
20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有较大范围降雨和降温天气,其中,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湖南南部、江西大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先后有4级-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6℃,局地降温8℃-10℃。
25日-27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自北向南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信息来源:中国天气网
预计未来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白天最高温30℃。
信息来源:山东省寿光市气象局
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采取黄瓜套苦瓜种植模式得较多,当地黄瓜种植时间较晚,一般在10月上中旬定植,目前正处于苗期。这茬黄瓜一般在翌年的三四月份拔园,生长季大部分处于低温弱光的时期,前期能否培育出壮棵直接影响着后期黄瓜的长势,也决定了采摘期的长短。
缓苗后及时划锄 促根深扎
当前,黄瓜苗子定植没几天,菜农要做好划锄。第一次划锄在浇过缓苗水后,地表稍干即开始划锄,这时因幼苗较小,可用锄头或二齿钩浅划一遍。第二次划锄在蹲苗期进行,这次划锄要深,一般在5厘米-6厘米为宜,其目的是提高土壤透气性,保证地表5厘米-6厘米下土壤的湿度,引根深扎。第三次划锄一般在蹲苗15天左右进行,由于此时根系长满畦面,划锄不可过深。
留瓜别太早
这茬黄瓜的大量结瓜期正是春节前后卖高价的时候,如果前期留瓜早、留瓜多,势必影响植株的长势,到了春节高价期无瓜可卖,菜农只能干着急。现在气温不断降低,光照时间缩短,强度降低,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作用都会减弱,为了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菜农应在黄瓜长到六七片叶时进行吊蔓,
长到13片叶左右时开始留瓜。留瓜前应将植株下部的花及时摘除,避免坠住棵子,往上留瓜则要根据植株长势来定。一般来说,一棵黄瓜适宜留3支瓜,一支刚刚蘸的、一支半大的、一支将要摘的。这样循环留瓜,能保证植株持续结瓜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遇到连阴天时,则应少蘸或不蘸。
叶面肥要适时适量使用
叶面肥的使用应该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和不同时期温度变化适时补充。幼苗定植后的缓苗期,菜农可以适量喷洒氮磷钾平衡型叶面肥,促进叶部养分吸收,利于形成壮苗。黄瓜在8片-10片叶时,是对钙元素的需求敏感期,若植
株对钙元素吸收不足,容易形成因缺钙引起的干叶边或降落伞状叶。因此,菜农应适时补充含钙的叶面肥。叶部养分的补充,能够起到促进叶片生长健壮、提高光合作用率和增强叶片抗病性的多重效果。
重点病害重点防
黄瓜苗期抗病性差,菜农可适当喷洒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混加噻唑锌或噻枯唑等药剂,可预防多种病害。随着温度降低,棚内湿度增大,霜霉病和靶斑病进入高发期,菜农要重点防治。
霜霉病发病快、传播快,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病斑扩散和叶片的损毁,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形成高湿环境时,容易诱发该病。对于霜霉病的防治,应该从加强管理入手,药剂防治为辅。棚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植株长势等因素是决定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在结瓜过程中,注意合理留瓜,及时采摘,保证植株良好的生长势,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种类相对较多,如烯酰吗啉、霜脲氰、甲霜灵等常用药剂,菜农比较熟悉。发病前期,应以保护剂应用为主如百菌清、代森锌、甲基托布津、霜霉威等药剂,做好预防工作。发病初期,可以选择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氰霜唑、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或它们的混剂。有些药剂在黄瓜种植区应用了多年,出现了明显的抗药性,菜农应注意轮换用药。
靶斑病是近几年来流行危害较为突出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中下部叶片,初期表现淡褐色的圆形病斑后变红褐色,迎光观察,可见中间部位有明显的“靶心”。严重时,叶部病斑融合,导致叶片枯死。留瓜数量过多,植株衰弱时,侵染快、蔓延快。防治靶斑病,菜农可以选择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腈菌唑等其中的一两种配合叶面肥进行喷施。用药的同时,菜农还应做好棚室温湿度的调节,治养结合,才能抑制病害的发生。
另外,不要忽视病毒病的防治。随着气温降低,病毒病的发生有所减少,但是今年粉虱格外厉害,容易传播病毒病,菜农可提前喷洒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等药剂进行预防。种植黄瓜需要不断地进行掐须、抹杈、摘瓜等操作,这些操作都会给植株造成伤口,而且容易造成病毒病随汁液进行传播,菜农应该重视。在病毒病的防治过程中,一般坚持“防病先治虫”的原则,所以要注意杀灭粉虱、蚜虫、蓟马等传毒昆虫。同时,要及时清除棚室周围及前脸处的杂草,清理掉传毒害虫的藏身之所。
本报记者 吴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