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成绩斐然源自于潍坊立足做强农业主业,持续发力种业芯片领域,就在前两天,“潍麦15”和“潍麦16”两个品种正式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潍坊农业“金字招牌”再添光辉一笔。
每一个新品种的诞生,都意味着上万次杂交、选种试验的付出。“潍麦13”在2022年的生产中,亩产高达801.57kg,比以高产稳产著称的“济麦22”产量还高。同时,该品种2023年度在昌邑北部盐碱地实打亩产高达537kg,表现出了极强的高产稳产优势。而且“潍麦13”在2022年顺利通过了省审,转化费目前已高达85万元。
小麦育种试验的主要环节就是杂交,两年前,需要科研人员在大田进行杂交,一年只能杂交一次。而如今,随着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春化室及加代室的建立,已经能够成功模拟小麦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将小麦繁育由一年1代,提高至一年4代,极大地缩短了小麦的育种时间、提高了育种效率。
2021年,“潍麦12”填补了潍坊近20年未有自主小麦新品种的局面,并且在2022年成为潍坊第一个国家审定小麦新品种,至此,小麦的育种速度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凭借产量高、广适性强、丰产性好、综合抗性突出,兼具抗倒伏、抗寒等优点,“潍麦12”“潍麦13”两个小麦品种已累计推广40余万亩,增加经济效益4700余万元。
激发创新活力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一方面,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加强保存各类优质种质资源和材料2000余份,种质资源保存面积近50亩,为科研人员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提供宽松的人才政策,充分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和活跃度。目前,潍坊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玉米、花生、豆类、蔬菜、果树、林木等领域的70个品种通过国审(登记)、省审或取得植物新品种权,数量位居全省地市级农科院第一位,极大助力了潍坊农业产业兴旺。
目前,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有18个小麦新品系正在参加国家、山东省、山西省小麦新品种审定试验,其中4个品系已经进入生产试验,有望2024年审定。2024年,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将继续开展常规育种工作,并结合室内耐盐碱性鉴定,选择耐盐性好的小麦品系3-5个,强筋小麦育种方面,争取1-2个强筋小麦品系参加品种审定试验,双管齐下,选育更多高产、优质、高抗小麦新品种,为保卫中国粮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