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A08

姬菇的栽培模式 2024年01月26日

姬菇,又称小平菇,与市场上的普通平菇属于同门同宗,是与平菇中的糙皮侧耳、美味侧耳、佛罗里达侧耳同属的种类,但个头较平菇小很多,并且其菌柄较长,学名为黄白侧耳,有的地方又以秀珍菇、袖珍菇、小平菇等称之,还有“台湾小平菇、台湾姬菇”等等名称。近年来,姬菇深受消费者追捧,有的地方市场价格甚至是普通平菇的多倍。究其原因,主要是姬菇有一个嫩滑爽口、口感好的食用特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个体小、便于厨房加工,尤其可以整菇下锅烹饪,显得更有韵味,菜品也因此更具艺术性。鉴于当前姬菇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本期,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下姬菇的主要栽培模式。

立体栽培模式

与平菇或金针菇等品种的立体栽培相同,将菌丝成熟的菌袋,解开或剪掉菌袋,两头扎口,将菌袋单排码高若干层,使之两头出菇即可。

立体栽培模式主要优势:一是节省栽培架等一次性投资,就地排袋出菇,操作者不受空间的限制,相应的降低了劳动强度。二是出菇干净,不会携带泥沙。三是栽培空间较大,便于操作。

主要弊端有两点:一是占地面积大,浪费栽培空间,不适宜集约化生产。二是菌袋易失水,影响产菇量。

层架立栽模式

层架立栽模式就是利用栽培架进行排袋,两头出菇的栽培方式。

层架立栽模式主要优势:一是菇品周正,自然商品价值高。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设施空间,有效利用温度、湿度、通风等相关控制条件,可以实现多次栽培或实现周年化生产。

弊端主要是栽培架的一次性投资较高,操作不便。另外,单位面积内的投料量较少,所以,单位菇品成本内摊入的折旧、电力等费用较高。

层架两头出菇模式

一是大菌袋直接两头出菇方式。设置栽培架宽约25厘米、层高35厘米左右,菌袋排入,码高3层(或可填空式排袋,比如直径15厘米的菌袋可排3层),打开菌袋两头,直接出菇即可。

二是小菌袋单头出菇、层架显示两头出菇方式。

采用折底袋,一般使用扁宽17厘米的塑袋,打开袋口后,袋底相对与栽培架宽度的中间位置,实际是单头出菇,但栽培架的外观则是两头(面)出菇。

层架两头出菇模式的主要优势,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设施空间,有效利用相关控制条件,可以实现多次栽培或周年生产,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弊端主要是一次性投资较高,操作不便,菇品单位成本内摊入的折旧、电力等费用较高,直接影响菇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姬菇墙栽模式

将姬菇小菌袋底端塑膜环割掉,保留其出菇端塑膜,然后如建筑般砌墙,菌袋间距2厘米左右,间隙用泥土填充。尤其靠近出菇端,必须用泥,以固定菌袋,并且截住菌墙中的水分,避免外流。建完后,还要检查一下,关键有两点:第一,菌袋间的泥缝,必须完全封住。第二,菌墙顶端,建成水池模样,以便灌水使之缓慢下渗,为基料补充水份的同时,散发水分又可增加棚内空气湿度。

墙栽模式最大优势是,既可享有“一劳永逸”式的水分、温度等管理,又可取得立体栽培的产品朵形;既有高产之基础和可能,又有鲜菇基部带泥之忧。并且,一旦处理不好,将很可能产生大量生物热而使菌墙发生烧菌,尤其双墙式栽培时,烧菌的可能性很大,不少栽培者因此而导致生产失败。

墙栽模式主要弊端是,鲜菇产品含水率高,运输半径小,不耐储存;沾附泥沙的可能性较大,影响品质和商品质量,只适应于地产地销,不适宜超市或长途运销,也不适宜高端消费。

姬菇催蕾操作

催蕾操作,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第一是温差刺激。

通过菇棚通风、棚顶覆盖等常规手段,结合昼夜温度的不同,可有10℃左右的温差。如果有机械控温设备则更佳。

实施温差刺激,主要是强化菇棚通风,操作重点是夜间强制进风、白昼关闭菇棚门窗和进出口等。调控覆盖物,加厚棚顶覆盖,并对覆盖物实施喷水等操作,可以达到理想的温差刺激效果。控温风机,利用地表水的低温特点,通过机械转换后实现对菇棚降温,效果很理想。使用机械控温设备,效果更佳,只是成本高一些。

第二是湿差刺激。

一种干干湿湿的空气环境,对于菌丝扭结现蕾具有极好的刺激效果。

湿差刺激时,对于规模化栽培,可采取大水喷淋、强制通风的办法,具体生产中,可配合喷淋大水后打开全部通风孔(即进出口)的办法。若有条件,也可采取大型风扇对菇棚和菌袋直接强制吹风的方法。

第三光照刺激。

光照刺激即出菇前,采取卷起草苫强光照射的办法。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严格控制菇棚温度,勿使棚温过高。

  本报特聘专家 曹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