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A12

用药重细节 避免药害频发 2024年01月26日

叶片药害

喷洒药剂

春节临近,菜价普遍上涨。但是近期雨雪天气较多,为了让蔬菜高产优质,不良天气过后,喷药防病成为菜农重要的一项农事管理。然而不少菜农用药不重视细节,导致药害现象发生。如叶片黄化,主要原因是农药破坏了叶片内的叶绿素,轻者叶片发黄,重者全株发黄,有的药害会导致部分叶片干枯,尤其是叶肉部分,常出现仅剩叶脉未干枯的情况。那么,如何用药才能避免药害发生呢?

用药细节不能少 合理选用药剂

即选用安全性更高的化学药剂,生物农药等,而像菜农比较熟悉的无机铜制剂或唑类等药剂,在蔬菜苗期、花期或者豆类蔬菜上更容易产生药害,应尽量减少使用。同时需要注意,即使安全性高的药剂,也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而是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推荐用量来配制。

药剂合理复配

在防治病害时,有的菜农为了将病害一下子“按住”,并且节省劳力,将多种药剂混在一起施用,多的时候甚至七八种农药混在一起,其中豆类、茄子等叶片对很多药剂敏感,再加上混用的农药中难免还有复配药剂,这在无形中也加大了药剂的用量,从而容易出现药害。有的菜农喜欢购买农资店配制的“特效药”,特效药不知道药剂成分,混用时药剂间难免会发生反应,更容易导致药害的出现。建议菜农用药时选择正规厂家的药剂,尽量将杀菌剂、杀虫剂要分开喷洒,叶面肥添加时要注意搭配,避免加重药害几率。

喷药注重细节

喷药时,行走速度要均匀,掉头时可关闭喷雾剂,避免两头喷药过重,对于植株顶部的幼嫩组织或长势偏弱的植株,因其耐药性较差,喷药时更要注意不要重复喷施。若喷完后有剩余农药,不要担心浪费而再次喷施,这样也容易导致药害发生。喷药时最好避开中午高温时段,这是因为很多药剂中的成分受温度影响很大,尤其是杀虫剂中很多未知助剂,中午高温时段很容易造成叶片损伤。此外,中午前后光照强烈,温度较高,喷完药后,叶片水分蒸发速度快,也相当于加大了药剂浓度,容易诱发药害。建议菜农冬季喷药时要选在上午10点以前进行,同时在蔬菜特定时期,如苗期、开花期对药剂较为敏感,更容易出现药害,因此喷药时要注意避开。当出现天气异常,植株抗逆性较弱时,尤其是连阴天后,蔬菜较容易出现药害,用药也要特别注意。

出现药害早缓解喷淋清水

过量用药或重复用药造成的药害,一旦发现首先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淋洗,反复喷淋2-3次,尽量将蔬菜表面的药剂清洗掉,这对内吸性较差的农药产生的药害效果比较好。药害严重的部位,及时摘除,可减少药剂吸收,避免后期被病菌侵染。之后及时用生长调节剂、海藻酸、甲壳素搭配几丁聚糖等调控生长,缓解药害。

及时整枝疏果,减少养分消耗

受害后叶片光合效率降低,营养不足,开花坐果难,畸形果多,建议及时摘除。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注意改善棚内环境,保证足够的光照和温湿度,增加二氧化碳供应,可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适当增加高氮肥

叶面喷施或随水冲施高氮肥,促进营养生长,搭配好的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可喷施也可冲施,补充养分,养护根叶,提高吸收能力。

   本报记者 果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