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A13

正确用农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核心提示:不同农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期 2025年05月02日

□北方蔬菜报综合报道

农药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要素。防治病虫害时,选择一款质量可靠的农药,同时合理使用,对保障蔬菜安全及提质增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生产中,种植户应该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农药呢?

农药选择方法

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农药。确定以哪一种病虫草害为防治对象,对应标签选购适用农药。

根据病虫侵害特性选择农药。如防治菜青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要选择胃毒剂或触杀剂;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要选择内吸性强的杀虫剂;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虫,要选择熏蒸作用强的杀虫剂。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农药。如在病害初侵染期,要选择具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当病菌侵入寄主后,选择内吸性杀菌剂;对具有侵染时期长和潜伏侵染特性的病害(如溃疡病),需要选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

根据病虫害生物学特性选择农药。如防治在土壤中越冬的蛴螬、花蕾蛆和地老虎等害虫时,在春季害虫出土期于地面喷药,应选择触杀性强的杀虫剂,而在成虫产卵期往茎秆喷药,就得选择既有触杀作用,又有胃毒作用的杀虫剂。防治蛀干害虫,在防治枝干内的幼虫时,要用熏蒸剂,并用药于蛀道内;防治成虫或卵时,就要用触杀剂,并喷雾于茎秆上。

根据农药特性选择农药。不同农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期。如炔螨特在夏季使用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春季,有的农药对害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有效,而对其他发育阶段防治效果较差,如噻螨酮,对害螨的卵防治效果很好,而对活动态螨防治效果很差。灭幼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只有在低龄幼虫期使用,才能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农药使用方法

喷雾法。农药喷雾,常根据用药液量来区分。例如,大容量喷雾法,大田作物每公顷用药液量不低于600升;中容量喷雾法,大田作物用每公顷药液量200升-600升;低容量喷雾法,大田作物用每公顷药液量50升-200升。

浸种法。浸种法是将种子浸渍在一定浓度的药剂水分散液里,经过一定的时间使种子吸收或黏附药剂,然后取出晾干,从而消灭种子表面和内部所带病原菌或害虫的方法。浸种时需注意四点:一是浸种药液一般需要高出浸渍种子10厘米-15厘米。二是浸过的种子一般需要晾晒。三是对药剂忍受力差的种子浸种后还应按要求用清水冲洗,以免发生药害。四是依农药种类和土壤墒情,有的浸种后可以直接播种。

拌种法。拌种法就是将选定数量和规格的拌种药剂与种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保护种子的处理方法。药剂拌种既可湿拌,也可干拌,但以干拌为主。药剂拌种一般需要特定的拌种设备。拌种完毕后需要晾晒,并尽快播种,以免发生药害。棉花种子,需先行脱绒或浸泡后再与药剂混合拌种。

包衣法。包衣法是将种衣剂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种衣的种子处理方法,也是一项把防病、治虫、消毒、促长融为一体的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包衣需要专用的农药剂型,即种衣剂;专用的包衣设备,即种子包衣机;规范的包衣操作程序,即一般需要脱粒精选、药剂选择、包衣处理、计量包装等过程。

土壤处理。土壤处理是采用适宜的用药方法把农药用到土壤表面或土壤表层中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土壤处理的目的通常有四个:一是杀灭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害虫、线虫和杂草;二是阻杀由种子带入土壤的病原菌;三是内吸性杀虫剂、杀菌剂由种子、幼芽及根吸收传送到幼苗中防治作物地上部分的病虫害;四是内吸性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行化学调控,或为果树缺素症供给某些营养元素。

熏蒸法。用气态农药或在常温下容易气化的农药处理农产品、密闭空间或者土壤等。熏蒸法要求有一个密闭的空间可以把熏蒸药剂与外界隔开,防止药剂蒸气逸散。常用的熏蒸法有两种:一是温室大棚电热硫磺熏蒸法。此种方法简单易行,防治效果好,在草莓白粉病和番茄疫病等的防治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土壤覆膜熏蒸消毒。土壤熏蒸是杀灭土传病原菌、病原线虫和地下害虫及杂草的有效措施。土壤熏蒸后经过一定时间必须揭膜彻底散气,再进行农事作业。

颗粒撒施法。对于毒性高的农药品种,或者容易挥发的农药品种,不便采用喷雾方法,此时可采用颗粒撒施方法。主要适合在以下情况下采用:一是土壤处理;二是水田用多种除草剂,特别是希望药剂快速沉入水底被田泥吸附或被水稻根系吸收;三是多种作物的心叶期用药,例如玉米、甘蔗等。

涂抹法。用涂抹器将药液涂抹在植株某一部位的局部用药方法称为涂抹法。涂抹用的药剂为内吸剂或触杀剂。按涂抹部位不同,可将涂抹法划分为涂茎法、涂干法和涂花器法三种。为使药剂牢固地黏附在植株表面,涂抹时通常需要加入黏着剂。

撒滴法。撒滴法用药需要专用的农药剂型——撒滴剂。撒滴法仅适用于水稻和其他水田作物,不能用于旱田作物。商品撒滴剂是装在特制的撒滴瓶中供撒滴用的药液。用药时药液不用加水稀释,不需要使用喷雾器,操作人员打开撒滴瓶的外盖,手持药瓶左右甩瓶将药液抛撒入田即可。

准确计算农药用量

量(称)取农药注意事项

选好用药后,先准确核定用药面积,根据农药标签推荐的使用剂量或植保技术人员的推荐用量,计算用药量和用药液量。农药稀释的用水量与农药用量,通常用两种方式表示:

一是百分比浓度表示法。即农药的百分比含量。如配制0.01%的三唑酮药液,是指配制成的药液中含有0.01%的三唑酮有效成分。配制15千克0.01%的三唑酮药液,所需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量,用量计算公式如下:制剂(农药)用量=使用浓度×药液量(0.01%×15千克)÷制剂的百分比含量(25%)=6,称取6克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加入15千克水(1喷雾器水重量)中,搅拌均匀,即为0.01%的三唑酮药液。

二是倍数浓度表示法。这是喷洒农药时经常采用的一种表示方法。所谓稀释倍数(使用倍数),是指水的用量为制剂(农药)用量的倍数。配制时,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使用倍数×制剂用量=稀释后的药液量。例如,配制15千克(1喷雾器药液重量)3000倍吡虫啉药液,需用吡虫啉制剂多少克?使用倍数(3000)×制剂用量=稀释后的药液量(15千克),因此,制剂用量=15×1000÷3000=5克。

1.量取和称量农药应在避风处操作。

2.所有称量器具在使用后都要清洗,冲洗后的废液应在远离居所、水源和作物的地点妥善处理。用于量取农药的器皿不得作其他用途。

3.在量取农药后,封闭原农药包装并将其安全贮存。农药在使用前应始终保存在其原包装中。

配置农药注意事项

1.选择在远离水源、居所、畜牧栏等场所配制农药。

2.现用现配,不宜久置;短时存放时,应密封并安排专人保管。3.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和防治对象、作物种类和生长时期确定用药液量。

4.选择没有杂质的清水配制农药,不用配制农药的器具直接取水,药液不应超过额定容量。

5.配制农药要选择专用器具量取和搅拌农药,绝不能直接用手取药和搅拌农药。

6.根据农药剂型,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方法配置农药。如果包装上没有给出混合顺序,可按照“先固体—后液体—再其他”的顺序进行。固体农药主要有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片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可溶片剂六种剂型。液体农药主要有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乳油、乳胶、可溶液剂、可溶胶剂、可分散液剂、其他助剂九种剂型。

农药“二次法”稀释

农药稀释时,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配制浓药液,先定量称(量)取所需农药,然后在桶内先放入大于药量10倍的水,将称(量)好的农药倒入桶中,用小木棍搅动直到农药充分溶解。

第二步,先在喷雾器中加入少量水,然后将浓药液倒入喷雾器中,最后向喷雾器中加水,使水量达到喷雾要求,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棚室用药细节

因农药使用方法很多,为保障棚室安全用药,同时提高用药效果,建议掌握以下用药细节:

1.采用喷雾法时,宜采用低容量喷雾法,不宜采用高容量的喷雾法。

2.采用烟雾法、粉尘法、电热熏蒸法等时,应在傍晚封闭棚室后进行,次日应通风1小时后人员方可进入。

3.采用土壤熏蒸,法进行消毒处理期间,人员不得进入棚室。4.热烟雾机在使用时和使用后半个小时内,应避免触摸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