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1年05月07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4版:农技在线

长茄“脸蛋”被灼伤都是强光惹的祸

已是立夏,气温升高,光照进一步增强,正是日灼果发生的高峰期,尤其是茄果类蔬菜,发生比较严重。近日,微友【春华秋实】种植的长茄就“中招”了,他在北方蔬菜报“棚师傅”小程序上发来信息求助。从微友发来的图片看,长茄果实表面出现失水皱缩的情况,病斑表面出现黄褐色斑块,略凹陷。根据症状判断,这是典型的日灼果。

日灼果高发原因

为什么一到了5月份,日灼果就进入高发期呢?究其原因,与剧烈的光照强度变化有关。春季,棚内气温低,光照弱,果皮幼嫩,抗逆性差,果皮已经适应了低温弱光的环境,而到了春末夏初,光照迅速变强,尤其是在放风不及时,棚内温度高、湿度小时,果皮因抗逆性差而被灼伤。

一般来说,当棚内温度升高到35℃,如果还不放风,棚膜和果面上的露珠会把太阳光聚焦到果面上,形成局部高温,是造成日灼果发生的主要原因。若膨果期长期不浇水,土壤干旱,造成中微量元素吸收不足,果实缺水,果面的耐光性就会下降,出现日灼的概率就会增大。

做好遮阳降温减少日灼果

当前已经发生的烂果无可挽救,建议菜农及时摘除烂果,减少营养消耗,避免影响后面果实的膨大。高温和强光是导致日灼病发生的主因。因此在管理当中就应着重避免棚内高温和强光的出现。

一、遮阳降温。立夏后,30℃以上的天气将是常态,这样的气温下,棚内温度能达到35℃以上,菜农应及时采取遮阳降温措施。菜农可在棚顶设置遮阳网,以降低棚内光照强度。当前,气温依然不稳定,注意遮阳网不可全天覆盖,以免遇到阴天时导致棚内光照不足。遮阳网可在晴天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3点以前覆盖。雨后突然转晴的天气,果皮幼嫩,日灼果最易发生,因此雨后转晴时,更要及时覆盖遮阳网。另外,菜农也可通过喷涂降温剂或泼泥浆的方式进行遮阳。

二、补充水分。既要进行土壤补水,也要进行叶面补水。土壤补水就是要及时浇水,建议小水勤浇,可采用隔沟浇水,水量不易过大,3至5天/次,增加浇水次数,减少浇水量。不但能增加土壤含水量,还能增加空气湿度。叶面补水可采用喷雾器喷洒清水或安装雾化喷头的方法,增加果面和空气湿度。

三、留叶当伞。当前一大茬长茄已经进入生长后期,摘叶严重,提醒菜农,果实上方的叶片最好不要摘除,多留几片叶,给正在发育中的果实撑起“太阳伞”,减少太阳照射。

四、补充营养,提高抗性。在果实开始膨大时期,如果钙、硼等中微量营养元素不足也会导致果皮耐光性下降,因此容易出现日灼果。所以,要及时喷洒钙肥、氨基酸或海藻酸类的叶面肥,促进果实对强光的抵抗力,有效预防日灼果。

日灼脐腐易混淆症状要分清

日灼果和脐腐果症状非常相似,若后期被有害病菌感染,还容易与侵染性病害相混淆。那么,如何进行区分呢?记者给大家支两招。

一看发生部位。日灼多发生在果实的向光部位,而脐腐病多在果实的脐部发生。

二看发病症状。日灼果发生初期病健交界不明显,病部褪绿,之后病斑变白干后呈革质状,变薄、变硬,组织坏死。脐腐果发病后,果实脐部呈水浸状,病部暗绿色或深灰色,随病情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凹陷,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果实常分批次出现该病。菜农可据此进行区分。  本报记者 吴荣美

2021-05-07 吴荣美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74786.html 1 长茄“脸蛋”被灼伤都是强光惹的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