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大部分生姜(平膜、两米膜、四米膜、六米膜等)已经进入苗期管理阶段。生姜苗期,虽然生长量不大,却是为获取最后产量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然而,近期很多种植户反馈,深受烤苗、蒸苗、出苗不齐、扭辫子、干尖、黄叶、卷叶等问题的困扰。
苗期问题频出,究竟是天气原因在作祟,还是种植技术有偏差?为帮助更多生姜种植者减少生姜苗期问题的发生,实现“轻松种、提效益、降成本”的种植目标,阿波罗九六三农服团队于5月16日在山东安丘凌河镇申家村召开了以“生姜优质高产可持续栽培七项关键技术之三水定乾坤根系养护技术线下培训”为主题的现场观摩活动。
现场观摩互相学习
观摩地点: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凌河镇申家庄村
观摩点介绍:丛凤芝,种姜近20年,管理着大拱棚红芽姜、七米膜生姜、六米膜生姜等多种模式地块。2019年,与阿波罗九六三团队结缘;2020年,20余亩生姜全部应用963标准种植方案,成为本村响当当的“姜百万”;2021年,所有地块全程应用963标准种植方案。
观摩点情况:大拱棚红芽姜、七米膜生姜、六米膜生姜,定植时间基本都在3月20日前后,目前很多已陆续长出“三股杈”,叶片数量也已达到6片-7片,而且出苗整齐,没有出现烤苗、蒸苗的现象,生姜根系发达、群体合理、个体健壮、高产长相。
观摩现场,来自威海、莱州、聊城、淄博、泰安、安徽阜阳以及安丘当地的近150余位生姜种植户共同参观了丛凤芝老师的生姜。
丛凤芝热情地分享了现阶段营养方案及种植管理要点。以6米膜生姜为例,年前整地,每亩撒施智能有机肥40袋(20公斤/袋),棚内种植5沟生姜。同时棚内覆盖两层膜:0.1mm的小拱膜,小拱棚上面再统一覆盖一层0.4mm的棚膜;开沟后,每亩地用智能有机肥和智能养地素各10袋,智能朋果红、智能朋果金功能性水溶肥料各1袋,混合均匀后撒施于沟底;按照一米6棵摆好姜种后,覆土前每亩用963养根素1瓶,兑60斤水均匀喷洒在姜种表面,然后覆土。
苗期根系养护:覆土后,定植水一定要浇透,每亩随水冲施963养根素2瓶;出苗70%-80%时浇第一水,每亩随水冲施2瓶963养根素+1袋智能朋果金;根据土壤墒情,生姜出齐苗,逐渐有二芽长出时浇第二水,此时每亩随水冲施2瓶963养根素+1袋智能朋果金+1袋智能朋果红;生姜第三个芽逐渐长出时浇第三水,此时每亩地随水冲施2瓶963养根素+2袋智能朋果红。
现场,生姜良好的长势和健壮的植株,让种了十几年的种姜老把式都佩服不已,丛凤芝细致的讲解更是让观摩者纷纷表示收获很多。“前期比较冷,怕苗出不齐,我推迟了定植时间,没想到同样的天气情况下,用了963方案的出苗这么好。”来自威海乳山的兰杰,种姜已经十几年了,因为不良天气的影响,将原本预计在3月20日定植的时间延长了半个月,在参观完丛凤芝老师的生姜后,表示应用963标准种植方案的姜长势效果很理想,丛凤芝老师分享的小经验也很实用。“像今年这种天气情况下,用上小拱膜的效果确实挺好,苗长得快,出得也齐。”来自淄博桓台的祝丽娟在参观后也表示学到了很多种植技巧。
好品质离不开好方案
丛凤芝老师表示,在结识阿波罗九六三农服团队前,自己也是受重茬、病害等问题困扰,产量遇到瓶颈。后来通过观摩、沙龙等系列活动知道了963方案,并做了对比试验。2020年开始,20余亩生姜全部采用963标准种植方案,生姜不仅没有出现死棵,产量还提升一大截,无论是从最终的产量、质量,还是在日常田间管理上,963标准方案确实能够让种姜简单化、容易化、标准化。
现场,王大伟、江培祥等几个“姜百万”的现身说法,也充分证明了963标准种植方案的使用效果。“你不相信,不代表别人不会成功,按照方案做好每个环节,你也可以成为‘姜百万’。”高级农艺师李忠军老师表示,要让自己进步,就要不断地学习,摒弃旧的传统生姜种植习惯。963标准方案是能够实现生姜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就在于它不仅符合生姜生长规律,而且汇聚了众多生姜种植高手的实战经验。
963告诉你什么是好技术
“生姜生产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技术不对路和管理太死板。”阿波罗九六三农服团队作物经理徐友海介绍说,要想种好姜,必须掌握关键技术、调整管理细节。要清楚生姜生长周期,了解生姜生长规律,认识生长阶段中心,明确种植环节标准,掌握阶段施肥技术,并能够做到根据环境放风,参考土壤墒情浇水,按照实际情况遮荫。
生姜的生长周期可以分为:整地催芽期、播种出苗期、幼苗期、发棵期、根茎膨大期和根茎休眠期6个时期。活动现场,徐友海系统介绍了团队基于近二十年服务经验总结出的不同周期关键技术:3月应该掌握变温催芽技术和土壤调理技术,4月—6月应该注意合理密植技术、根系养护技术和风险规避技术,7月—9月需要关注养分后移技术、分层培土技术和风险规避技术。
关键技术和管理细节是相辅相成的。徐友海还详细介绍了当前苗期应注意的管理细节,从播种到出苗展叶,该阶段是生姜的出苗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0天—35天,此阶段生长标准应该是:第一片叶展开时,从第一片叶到地表高度10厘米—15厘米为宜,生姜第二片叶展开时,从第二片叶到地表高度15厘米—20厘米为宜,此时期姜苗粗度不低于1厘米。若此时高度超过此标准,则需要通过放风或药物进行控旺。管理要点:通过调节温度和湿度关系,加强根系生长的同时,保障刚出苗生姜不受到影响。
而从展叶到三股杈,该阶段是生姜的幼苗期,其结束标志是生姜有2个较大的侧枝,即生产上的“三股杈”,需要40天—50天。此阶段的生长标准是:三股杈时主茎高度不超过50厘米,头芽粗度不低于1.5厘米,二芽粗度不低于1.2厘米,若超过既定高度,需结合撤棚进行控旺。管理要点:促进根系生长,同时注意提高地温、白天加大放风、架设遮阳网遮荫等措施,以培育壮苗。
徐友海还特别提醒到,出苗期和幼苗期生姜的生长中心都是生姜的根系。当前苗期问题频出,多数原因也都在“根”上。根系的好坏决定生姜能否正常,也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观摩仍在继续,期待你的参与
如果您真的已经下定决心想要种好姜、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但苦于没有贴心技术服务;如果您在生姜苗期的管理上出现很多问题,但苦于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您纠结于各种农资投入品的选择,担心规模种植问题多、产量低、品质差,害怕种植无效益。阿波罗九六三生姜农服团队,特邀请您参加系列观摩活动。
报名及了解更多详情请关注“963种好姜”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也可关注963果蔬学院小程序。
本报记者 崔莹 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