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1年06月04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9版:农技在线

夏天来了 霜霉病咋还没完没了?

黄瓜霜霉病正面症状

黄瓜霜霉病背面症状

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最常发生的病害,俗称“跑马干”。该病一旦发生,若防治不及时,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会造成大量叶片枯死,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

霜霉病病原菌的发病条件主要是低温高湿,然而,记者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采访时看到,不少黄瓜棚上了霜霉病。“我每隔三五天就要喷一次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几乎每棵黄瓜都上了病,现在黄瓜上没几片好叶子了。都进入夏天了,霜霉病咋还这么严重呢?”菜农刘师傅指着黄瓜棵子,无奈地告诉记者。

近期,黄瓜霜霉病为啥易发生且难治呢?本期我们来分析一下。

霜霉病不只在低温期发生

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温湿度关系极为密切。孢子囊在温度15℃—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3%时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产孢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持续3小时以上孢子囊萌发和侵入。霜霉病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易发生,但是从近几年该病的发生情况看,其发生时期已打破常规,不仅仅在冬季的低温时期发生,春茬、秋茬甚至越夏茬均可发生,而且危害十分严重,已成

为黄瓜生产上年年发生或者是茬茬发生的病害。

霜霉病的发病症状有变化

霜霉病的发病症状一般为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在潮湿条件下,叶背病斑上长出紫黑色霉层。然而,不少菜农反映,有些霜霉病的病斑与原来的表现和危害不同。现在的病斑多是受叶脉所限的密布的小病斑,病斑连片发生,叶片背面的霉层是明显的灰黑色,比原来的大斑块霜霉病的霉层颜色深且表现密集。菜农更加形象地称之为“小霜霉”。对于菜农反映的“小霜霉”的问题,记者认为主要与黄瓜品种有关。田间由于黄瓜抗病寄主与病原菌间长期相互选择,导致在抗病品种上表现了如“病斑变小、霉层稀疏”等症状,而不是病菌进化了。

霜霉病难防难治原因

近期黄瓜霜霉病难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黄瓜坐瓜多,叶片抗性差:为了增加收入,菜农普遍留瓜较多。当坐瓜多时,植株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养分不足,导致叶片碳氮比降低,叶片黄化、抗性下降,极易受到病菌的侵染。2.棚中湿度大:近期阴雨天气较多,导致棚中湿度大,再加上肥水管理越来越勤,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棚中的湿度。3.用药时机不当:很多菜农没有提前喷药防病的习惯,往往在发现病斑后才开始用药,此时用药,不仅药量增多,防治效果也不太理想。4.病菌抗药性增强:霜霉病对很多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增加了药剂防治的难度。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创造适宜植株生长的环境。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根系养护,保障植株的营养和水分等的吸收,培养健壮植株。合理喷施叶面肥,及时补充叶部养分,提高叶片的抗病性能。

在细致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温光水肥的调控,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根据植株营养状况合理留瓜。大黄瓜保持3-4片叶留1支瓜,小黄瓜可以2片叶留1支瓜或3片叶留2支瓜,避免因留瓜过多导致植株抗逆性降低。

合理用药。药物选择注意合理轮换和适当复配药剂。根据植株生长的不同时期,形成有效的用药方案,从保护剂到治疗剂,完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防治过程,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常规药剂如银法利、烯酰吗啉、氰霜唑、甲霜灵、霜脲氰、噁唑菌酮、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可以合理复配应用。

本报记者 吴荣美

2021-06-04 吴荣美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76523.html 1 夏天来了 霜霉病咋还没完没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