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1年08月27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3版:专题

多元化创新形式 让菜农“抱团”发展

蔬菜产业这些年的发展中,菜农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蔬菜产业链延伸得更长,囊括的行业更多,现代化程度提高,除了需要拥有高超技术的菜农外,还需要把菜农有效的组织起来,以适应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蔬菜大生产。原先那种零散的经营方式、组织方式,存在生产效率低、市场变化应对缓慢、综合竞争力低等问题,越来越难适应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并限制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尝试了多种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为蔬菜产业带来了种种喜人的变化。

规模种植专业户:既是产业带动者也是村里的“龙头企业”

想了解蔬菜种植大户,还是要到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来。当地三十多年的蔬菜产业之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种植专业户。在寿光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当地的彩椒种植全国闻名。村民李桂清种植彩椒多年。彩椒行情好的时候,她家一年收入能超过50万元。走进她家的大棚里,最让人震撼的是大棚的规模。她说:“这栋高标准大棚的长度达340米,定植彩椒的数量比以前的棚多得多。这几年我还陆续在棚里添加了一些农机,管理上也省力。”在东斟灌村,像李桂清这样的种植大户不再少数。村里不仅在前两年统一兴建了一批300米以上的高标准大棚,还在潍坊市寒亭区承包了200亩土地建设大棚。彩椒早已在村里实现了规模种植,并出现了很多规模种植专业户。他们往往种植着大面积设施蔬菜,并通过合作社统一对外出售。他们既是蔬菜产业的带动者,带动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农业中来。他们每个人还像是村里的“龙头企业”,是彩椒产业中重要的一环。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的大蒜产业,多年来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形成“农、工、科、贸”一条龙的现代产业链条。金乡常年种植大蒜70 万亩,带动周边种植区域超过200 万亩,产品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外销量130万吨,占全国的70%以上,金乡更是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大蒜交易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在金乡,规模种植专业户更是数不胜数。由于近几年大蒜价格波动较大,集约化经营的优势逐渐显现。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一些种蒜大户往往种着几十亩、上百亩的大蒜。近年来,为了提高大蒜行业工作效率,减轻蒜农在生产中的负担,金乡县联合科研院所研发生产适应于大蒜全产业链的机械设备,为大蒜种植收获环节提供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金乡县还成立了大蒜农业机械化服务联合社,向全县推广大蒜机械化耕作。并推出了大蒜机械免费播种计划,以加快提升大蒜机械化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大蒜行业的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也推动了集约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规模化的大蒜种植户能够能便捷地进行生产,方便其生产规模的扩大。

合作社、家庭农场:前景广阔的组织形式

在众多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中,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是目前分布比较广泛的。首先是因为这种组织形式适应农村地区生产的需要,既不需要过高的资金投入,也不会对生产有太多限制,方便菜农、果农加入;其次是这两种组织形式虽然发展多年,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不少“宝藏”等待挖掘。近年来,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各地纷纷涌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寿光市纪台镇孟家官庄村,菜农孟师傅把采摘的长茄送到了当地的令欣蔬菜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包装、出售。该合作社成立于2008 年,当时还是一家影响范围较小的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孟令欣介绍,2000年以后,村里蔬菜产业逐步走上正轨,发展越来越快。于是,很多相关产业应运而生,如物流、仓储、销售等等。为了方便菜农销售蔬菜、减少菜农寻找市场的困难,孟令欣就带领一部分菜农以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合作社。随后十几年,合作社不断扩大,社员不断增多。原来只有收菜、销售业务的合作社,也逐渐成为一家集生产种植、冷藏、加工、销售、电商平台运作、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合作组织。如今,合作社正在尝试建设中央厨房、智能分拣、冷链仓储等新项目。这一新项目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延长合作社的产业链,增加果蔬产品附加值。寿光市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规范韭菜生产,发展盆栽韭菜产品,为村里的韭菜产业找到了新路。合作社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钟明说,这些年来,合作社改进了传统独根红韭菜的种植、管理模式,实现了一种多销。在同一个园区,可收获富硒独根红韭菜、韭黄、韭薹和阳台盆栽等多种绿色产品,增加了韭菜附加值,提高了收入。园区生产的韭菜还打通渠道,直供粤港澳大湾区。从2018年左右开始,又开辟了盆栽韭菜业务。为了更好地发展韭菜产业,钟明牵头成立了寿光市旭信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蔡曦”牌商标,带领村民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寿光不断加强合作社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寿光还推动成立了各镇街的合作社联合会,加强信息共享,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更好的桥梁和纽带,一起抱团对接大市场。

家庭农场是区别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实现产能上的集约高效。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当地的灯盏窝家庭农场入选了今年农业农村部确定的50个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在该家庭农场的经营下,原先荒僻的山林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农场负责人李燕霞介绍,一开始是响应国家政策,瞅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在山林地种植了仿生态猕猴桃、甜桃,樱桃,后来,农场内又加入了养殖、酿酒等多种产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休闲观光、生态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和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近年来,陕西省家庭农场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目前,全省已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数量达到5.7万家,县级以上示范农场达到6167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065个。

现代化农业园区:整合优势资源为蔬菜全产业链服务

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出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先进的模板。通过农业园区的建设,可以整合地方优势农业资源,将原先分散的蔬菜产业各个环节,整合到统一的管理下,从而实现蔬菜产业链的现代化,对农产品提质增效、农业转型升级都有重要意义。

寿光市古城街道近年来打造的“番茄小镇”,就是一个现代化农业园区。它既有番茄特色种植,也形成了番茄主题的旅游景点。番茄小镇的高标准大棚,有的长度超过200米,内部配备了当前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各种高端智能化设备,包括水肥一体化、智能放风机、自动喷药机、自动补光设备等,试验棚内还配备了物联网控制系统。优质口感西红柿是番茄小镇的主打产品,以草莓西红柿为主。园区内实行标准化种植和统一化管理。园区负责从前期大棚建设、品种选择、农资配送,中期肥药配比、技术指导,到后期产品销售一整个环节的服务指导,农户什么都不需要操心,直接拎包入住。

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国家首批认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也是潍坊综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项目集聚平台。在占地3000亩的集成示范区里,分布着智慧农业示范、校地科研合作、精品果蔬生产区、优质种苗区、综合管理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这里是是整个园区的精品片区,主要发展潍县萝卜、寒亭西瓜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园区建设时,流转了不少当地村民的土地。有的村民原来在家种小麦、玉米,将土地流转给园区后,每年每亩地按当年1000斤小麦的价格收取租金,一年下来仅租金就能收入1万元左右。有的村民还在产业园内打工,年收入实现双赢。

为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园区打造中,园区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农民”的新模式,通过合作社(党支部)平台,搭建农民和龙头企业合作平台,实现让农户直接参与到产业园运营建设中的目的。目前,园区内企业对接的农户户均年收入已超过25万元。模式复制推广后,农户可为企业提供流转土地和人力支持,企业则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并按照企业相应制度对田间种植进行规范管理,对出现的种植问题落实专人包靠跟踪解决,实现统筹科学管理,同时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对农户种植的农作物进行集中收购销售,确保来源可靠、销售统一、渠道畅通。

编后

组织形式的多元化,让各地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菜农有效地组织起来,让果蔬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传统果蔬产业得以摆脱其旧有的诸多弱点,从而成长为一个壮大的产业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统一、专业的组织形式下,土地、资源、人才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不断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本报记者 王凯旋

2021-08-27 王凯旋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80774.html 1 多元化创新形式 让菜农“抱团”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