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膜残留成为困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痛点和难点。供销合作社系统今年上半年加快村级农膜回收网点建设,同时向用膜大户、用膜基地下沉,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交售废弃农膜提供便利条件。
在重庆市綦江区篆塘镇珠滩村的一处废弃农膜回收点,是2021年7月初刚刚建成的。主要回收本村水稻、蔬菜、柑橘、苗木种植等产生的农膜、育秧盆、肥料、种子包装袋,并承接了周边鱼梁、陶家2个毗邻村的回收任务。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已经回收了废弃农膜0.501吨,育秧盆等包装物4.5吨。该村村民王永康说:“网点开得近,我们几分钟就到了,把废旧农膜变成钱,这些农膜以前都是烧,现在不许烧了。”
在加工车间里,一捆捆废弃农膜经过取杂、清洗、破碎、热融等几道工序处理后,“变身”为再生塑料颗粒、再生塑料粉等产品。这些产品将出售给工业企业作为塑料制品的生产原料,实现变废为宝。
重庆市綦江供销集团合民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代世林说:“我们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21个街镇级回收站和62个村级回收网点,年回收废弃农膜200多吨。”
回收废弃农膜有钱赚吗?代世林算了一笔账。1吨废弃农膜的回收价约800元,可产出150公斤左右的塑料颗粒,而150公斤塑料颗粒的市场售价目前约500元。也就是说,如果仅靠回收加工废弃农膜,非常难以实现盈利。政府的支持是推动这项工作的关键。重庆市的做法是采取市级财政补助激励措施,在回收环节每吨补助2500元,在利用加工环节每吨补贴500元。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委员、副主任谢渝刚介绍,2021年,该市将建设村级回收网点1800个以上,实现村级回收网点覆盖率40%,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村级回收网点全覆盖。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