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酱油果”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有微友咨询:近期,我发现部分西红柿的果实上有褐色病斑,大小不一,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请问这是什么病害?应该如何防治?
尹克忠答:这是晚疫病和细菌性病害复合侵染造成的,菜农俗称“酱油果”,湿度大时发生、传播快。因此,菜农在防治时,首先应选择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如噻唑锌、噻霉酮、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和防治晚疫病的药剂,如嘧菌酯、精甲霜灵锰锌、氰霜唑等,配合喷施。其次是降低棚内湿度,严格把控浇水量,加大通风,加速棚内湿气散失,重点要保证夜间在植株表面无露水形成。
辣椒“瓦瓦叶”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洛城街道有菜农朋友电话咨询:近两天,我棚里的彩椒大面积出现“瓦瓦叶”的情况,应该如何缓解?
贾令鹏答:这是生理性问题,主要是低温冷害引起的。近期昼夜温差大、温度下降是主要引发因素。缓解建议:1.加强管理,平衡棚内温度,保持昼夜温差15℃-20℃;2.叶面喷施海藻酸、甲壳素等叶面肥提高植株抵抗力。
辣椒不坐果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有菜农电话咨询:辣椒坐不住纽,从下到上都一样,是营养不良还是花芽分化造成的,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邵树策答:辣椒坐不住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植株太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营养重点供应枝叶,花果的营养供应不足,就会造
成落花落果。辣椒花果期的最适合温度需要25℃-28℃,如果超过32℃,授粉不良,也会引起落花落果。棵子太弱,营养不良,阴雨天太长,蓟马和螨虫为害等也会引起落花落果的现象。根据实际情况,该菜农的辣椒应属于前两种情况。对此,菜农应首先抑制旺长,可以每桶水加入爱多收20毫升或磷酸二氢钾100克,进行喷施,减少氮磷钾大量元素使用量和减少浇水,也可以喷施功能性叶面肥。另外,注意遮阳降温、浇水、通风,加强人工授粉即可。
黄瓜瓜纽小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孙集家街道有菜农朋友电话咨询:我的黄瓜刚进入结瓜期,近期瓜纽小且畸形,请问这该如何缓解?
贾令鹏答:这是生理性问题,主要是花芽分化不良、营养供给不足引起的。近期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连阴天导致的,连阴天导致新蔓植株徒长呈营养失衡状态,花芽营养不足,进而出现瓜纽小、畸形的情况。缓解建议:1.根据植株长势及时控旺;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等促进花芽分化。
黄瓜叶片异常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有微友咨询:近期,我发现部分黄瓜生长点的叶片出现了失绿情况,失绿斑形状不规则,请问这是什么情况?应该如何缓解?
尹克忠答:这是根系发育不良,营养吸收受阻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时,菜农应结合植株长势情况,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首先应注意加强根系的养护工作,如随水冲施促根、养根的产品,喷施、冲施全营养肥料,补充植株营养。其次是加强细菌性病害的预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
若黄瓜已经进入结果期,则应适当减少留果数量,避免畸形瓜的出现。
丝瓜中下部叶片干枯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洛城街道有菜农电话咨询:近期,我的丝瓜中下部叶片呈暗绿色腐烂状干枯,如何防治?
贾令鹏答:这是生理性病害,主要是近期连阴天棚内高湿,环境郁闭引起的。缓解建议:1.降低棚内湿度:在不下雨的情况下增加通风、连阴天气尽量不浇水;2.晴天后喷施防治蔓枯、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如选择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氢氧化铜等配合喷施。
平菇变形
山东省滨州市有平菇种植户电话咨询:我种的是偏软柄的平菇,怎么近期棒状菇很多,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孙庆温答:经了解,该菇农的出菇棚是南边斜面长、北边斜面短,模仿温室形状的简易拱棚,北边用棉被覆盖,掀起棉被即可通风,通风供氧没有问题;在平时管理过程中,喜欢经常将前坡棉被拉起透光,这样光照强度会时强时弱,同时,光线很强,会导致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对菇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子实体表面的湿度影响很大。具体分析,出现棒状菇的主要原因就是湿度不适宜造成的子实体生
长异常,不开片、只长腿。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不要在光线很强的时候将棉被拉起,特别是在10月、11月这段时间,在菇棚内只要维持一定的散射光,就能满足子实体的生长了;办法之二,就是马上在菇棚内灌一遍大水,同时在以后的管理中,始终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菇型自然就会好转。
水淹菌棒
海南省文昌市有食用菌种植户电话咨询:我们这里遇到了大雨,菇棚里的菌棒全被水淹掉了,菌棒有已经发好菌的和出过一茬菇的,请问这会坏掉吗?
孙庆温答:经了解,文昌当地的气温一直在23℃左右,不会有突发高温出现,这个温度范围,是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在菌丝已经长满菌袋的情况下,菌丝在培养基中已经生长成一个整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是比较强的,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短时间的雨水浸泡,对菌棒没有很大影响,出过一茬菇的菌棒,经过短时间雨水浸泡,还有一定的补水效果,不过在雨停后,一定要及时将菌棒捞出,控干水分,不可浸泡时间太久,以免菌丝缺氧或感染杂菌,造成菌棒腐烂。
菌棒生杂菌
山东省潍坊市有平菇种植户电话咨询:我生料播种的平菇菌棒,播种后的菌袋里长了很多的类似金针菇一样的杂菌,请问这是什么杂菌?
孙庆温答:这杂菌是鬼伞菌,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一是发菌时料温过高,一般料温高于40℃以上时,就应该注意采取降低料温的措施,例如通风、倒堆、摆稀以及降低摆放层数等;二是培养基透气性很差,一般是加入了过量的土绒、棉渣等,导致培养料不透气,播种后料温会急剧升高。针对这种情况,配置培养基时,应该合理配方,增强透气性是关键;三是料里面应该加入合适的杀菌剂,及时杀灭土绒等料中的杂菌,也可以防止料温升高过快,如加入菌克、腐霉清、克霉灵等;四是可以考虑将原料堆闷几天,通过堆闷发酵,可以杀灭部分有害杂菌,改善培养基的物理性状;五是一旦有鬼伞菌发生,不必惊慌,可以将摆放层数降低,料温降下来后,不要乱翻动,自然温度发菌,让两头的菌丝正常发菌,一般可以将鬼伞菌覆盖,绿霉菌等杂菌也一般不会再发生,到后期可以正常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