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菌核病
山东省淄博市有菜农电话咨询:番茄茎秆上出现白色的病斑,用手一抹,表皮脱落,请问这是什么病?
冀春光答:根据描述判断,这应是菌核病。菜农若将茎秆劈开,可见茎秆中空,这是其典型特征。防治菌核病可用啶酰菌胺、腐霉利、异菌脲等药剂。
叶片黄化有黑点
福建省泉州市有菜农视频咨询:盛果期番茄中下部叶片黄化,有黑色密集的小点,叶缘部分有干枯病斑,请问这是什么病害?应该怎样防治?
邵树策答:通过描述判断,这应是细菌性叶斑病和斑疹病混合侵染造成的。进入低温季节后,阴雨天多,光照不足,有机营养缺乏,田间湿度大,坐果较多时,细菌性叶斑病和斑疹病容易发生,发生的部位往往是植株的中下部叶片。菜农在防治该类病害时,如果中下部的果实基本长成快要转色时,可以及时摘除这部分黄叶、病叶,在晴好天时冲施氨基酸、海藻酸、鱼蛋白类肥料,并且混加部分大量元素平衡肥,及时喷施中微量元素叶面肥。药物防治是主要手段,如喷施春雷王铜加中生菌素2次-3次,间隔5天-7天为宜。
茄子干叶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纪台镇有菜农电话咨询:近期,我的茄子部分叶片呈暗绿色,后逐渐干枯,应该如何缓解?
贾令鹏答:这是受害引起的,主要是由前期温度剧烈变化导致低温冷害引起的。缓解建议:1.加强管理,平衡棚内温湿度;2.叶面喷施芸苔素、海藻酸等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抵抗力;3.喷施防治疫病、细菌性病害和灰霉药的药剂,防止病菌侵染。
番茄青枯病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洛城街道有菜农电话咨询:我今年种植的番茄青枯病发生比较严重,用什么药防治效果比较好?
刘立功答:番茄青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可用20%噻菌铜或20%噻森铜400倍液灌根,也可用1000倍多粘类芽孢杆菌灌根或喷施,8天/次—10天/次,连灌2次—3次,结合喷施全营养型叶面肥以促进番茄叶片正常生长。
辣椒烂秆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有菜农电话咨询:辣椒感染了细菌性溃疡病,导致烂秆子,怎么办?
冀春光答:每年的11月中旬后,细菌性溃疡病开始零星发生,到了12月中旬前后进入高发期。防治该病,菜农可以使用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铜制剂等喷淋茎秆。值得注意的是,菜农应提前预防,可在每年的11月中旬后冲施一次氯溴异氰尿酸,间隔一个月再冲施一次,可很好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苗期病害预防
河南省有菜农微信咨询:黄瓜刚定植8天,想咨询下苗期常发生的病害有哪些?用什么药剂预防效果好?
刘天英答:近期,在黄瓜苗上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菜农可以喷施普力克加噻唑锌或者百泰加喹啉铜等都可以;选择海藻酸加微生物菌剂冲施,起到生根养根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同时注意不要浇水太多,避免湿度太大造成病害的发生;还要进行1次-2次的划锄以促进根系深扎;苗期控制温度白天在28℃-30℃,晚上在15℃-18℃,利于幼苗健壮生长且不容易被病原菌侵染。
大黄瓜皴皮
河南省信阳市有菜农朋友电话咨询:近日,我的黄瓜瓜条皴皮发白,应该如何防治?
贾令鹏答:这是瓜条在生长过程中受害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生产中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1.温湿度变化剧烈,通风急;2.喷药重(兑药浓度高、重复喷药等)、喷药时温度高等引起。
管理建议:对于受害的瓜可以及时摘除,后期加强管理避免受害,可以喷施芸苔素、海藻酸等叶面肥提高植株抵抗力。
有机肥电导率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有肥料经销商电话咨询:有机肥料的电导率一般范围是多少?
丁光国答:目前研究机构对有机肥料电导率测定有多种测定方法,主要是肥料样品量和蒸馏水的比例问题,有的用饱和溶液测定,有的研究者用测定水与肥料样品比为2.5:1,有研究者用测定水与肥料样品比为5:1或者10:1,测定结果差别很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结果表明,盐分采用5∶1水样比,电导仪测定即直接用样品浸出液的电导率来表示样品水溶性盐总量。电导率数值从0.8-168ms/cm不等。
苹果树剪枝
山西省运城市有果农电话咨询:今年苹果结果多,明年是小年,另外若今年冬天气特别寒冷,请问这种情况下苹果树怎样修剪最合适?
刘世杰答:首先在修剪时应以轻剪为主,除对影响树体合理结构的大枝进行适度回缩或基部锯除,过长、过旺、过密集的发育枝疏除,其他中长果枝尽量不要短截或疏除,目的就是保花,如有条件的,可在春季花前进行复剪;其次推迟修剪,避开冬季极端低温影响,待到寒冬过后,再集中力量根据树势及花情,确定修剪措施。
糖心苹果
河北省保定市有果农电话咨询:糖心苹果有没有发展前景?
刘世杰答:所谓的糖心苹果实际是苹果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切开果实,可见发病症状多在果心部位,病果部位水渍状、半透明、果肉略甜,所以又叫糖蜜病、水心病、玻璃病,这一现象生产中并不罕见。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果实中山梨糖
醇、钙、氮代谢转化失衡所造成。正常情况下,山梨糖醇是在山梨糖醇脱氧酶的作用下,变为果糖进入果实细胞内,当这种酶失活时,山梨糖醇无法进入细胞内而充溢于细胞间隙致渗透压增高,而使果实表现出异常症状。
菌棒生绿霉
山东省、河南省多位平菇种植户微信咨询:用生料、发酵料制作的平菇菌棒,开始生长良好,后期发生了很多绿霉,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孙庆温答:引发原因:一是发菌温度偏低了,前期温度高,发菌良好,后期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菌丝生长越来越慢,导致绿霉菌等杂菌滋生。因此,在气温渐低的季节,菇农应该防止料温过低的现象,尽量采取在棚内保温发菌的方式,如果是室外发菌,应选择背风向阳位置,覆盖玉米秸秆、无纺布、薄膜等保温;同时生料栽培时,料内应该加入杀菌剂预防杂菌;低温播种的菌种用量应该加大;采取发酵料模式时,应该在原料里加入发酵剂促进升温;生料栽培时,最好不加尿素;发酵料加入尿素时,应该等游离氨气散尽再装袋播种。
菌棒长势不一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有平菇种植户电话咨询:我的原料堆制发酵完成后,第一天和第二天装的菌棒生长都很好,第三天和第四天装的菌棒长得很一般,绿霉很多,第五天和第六天装的袋子又长得不错,这六天一直没有翻料,以前的将近十天都是正常翻料,菌种是一样的,这是什么原因?
孙庆温答:发酵料堆制完成后,应该争取在当天装袋播种完毕,如果确实在当天装不完菌袋,应在每次装袋前,将培养料均匀翻一遍,再装袋播种。因为原料发酵的过程,就是将原料进行堆制、升温、促生大量有益微生物,然后对原材料进行分解处理的过程。在发酵过程中,不同的位置发酵的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要多次均匀翻堆。该种植户装袋过程持续六天,一直没有翻料,在中间两天装的料肯定是发酵效果最差的那一部分,所以发菌效果不好,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