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业标准化。它涉及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从种子种苗,到农药化肥,从操作流程,到设施建设。蔬菜作为农产品的一个大类,多年来其标准化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成立以来,依托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优势,抓标准研发和推广,总结提炼“寿光标准”,形成在全国可复制能推广的标准化模式,以蔬菜品质认定服务蔬菜优质优价,引领蔬菜产业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为强化蔬菜全产业链技术标准推广及服务,积极推动“寿光模式”整体对外输出,大力打造“北方蔬菜报”蔬菜标准化宣传服务平台,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与《北方蔬菜报》共同举办“全国蔬菜质量标准化万里行”活动。本期开始,“全国蔬菜质量标准化万里行”栏目将带您一同走近蔬菜标准化,看一看标准化在蔬菜产业的生动实践。
“一号文件”聚焦蔬菜产业链 标准化地位更突出
相较于往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蔬菜产业链提出了更加全面、细致且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涵盖“菜篮子”稳产保供、种业振兴、三产融合、设施农业发展等方面。蔬菜产业受到国家层面更多、更全面的关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机遇。我国正围绕重点农产品,加快产地环境、品种种质、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包装标识、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制修订一批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试点打造一批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标准引领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选树一批标准化带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示范典型,建立从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国内外标准文本与数据,加快了蔬菜标准集成研发。在中心开发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查询服务平台上,可以看到CAC、ISO等4个国际组织,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主要贸易国家,国内10个农业食品相关中央部门以及各地方标准管理部门的蔬菜相关标准文本,共计近2500项,形成了14大类、182个品类的蔬菜标准数据库。此外,中心还进一步加工整理了安全限量类和质量品质类指标数据35万项,可对标准指标进行比对预警,提高了数据库的实用性。
在做好蔬菜标准集成的同时,中心凝心聚力,加快标准研制,以寿光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为基础,积极争取全国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蔬菜分技术委员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验站、华夏有机农业研究院蔬菜分院、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蔬菜产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相继落户中心,并充分发挥标准中心专家委员会作用,承担了农业农村部首次针对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制定任务。
在中心的努力下,截至今年,已编制完成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启动16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10项地方标准研制工作。《设施蔬菜标准体系研究》和《寿光蔬菜国际标准研制可行性研究》,为国际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2021年11月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批准了110项农业行业标准。其中,由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主持起草的行业标准NY/T3952-2021《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通用技术要求辣椒》、NY/T3953-2021《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通用技术要求茄子》、NY/T3954-2021《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通用技术要求西葫芦》正式发布,将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日光温室辣椒、茄子、西葫芦3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的发布,进一步健全了日光温室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是对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具体实践,将有力推进日光温室蔬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服务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就在此前,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印发2021年度“山东标准”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确定442项项目列入2021年度“山东标准”建设项目计划。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牵头制定和参与制定的山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共8项、国家标准项目1项,涉及设施蔬菜生物防治、拱圆大棚建造、种苗繁育、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设施蔬菜废弃物发酵堆肥、设施蔬菜物联网应用等多个领域。
以点带面 大力培育试验示范基地 全面推进标准落地
制定完成的标准如何向整个行业推广?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标准的落地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今,中心抓住“生产标准化”的关键一点,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推广模式,进一步加快了标准输出。
试验示范基地的培育是标准落地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环节。通过培育试验示范基地,落脚于整链条输出寿光蔬菜标准,从而实现由“技术输出”向“模式输出”转变,引领蔬菜产业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2021年,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联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试验示范基地的培育工作。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培育工作的通知》(鲁农质监字〔2021〕10号)要求,经主体申报、各县市初审、培育培训、网上材料提交、现场核准等程序,新认定了21家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是为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加强农业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蔬菜全产业链标准,集成试验推广一批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技术,建成一批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实现蔬菜产业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中心为加强对认定基地的标准输出和技术服务,特意开发了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了基地的线上申报、蔬菜质量全程管控、基地产品产销对接、蔬菜标准查询、关键指标比对预警等功能,以确保各基地严格按照标准生产。
中心对试验示范基地实行的是动态管理,通过对基地标准落实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定期不定期开展产品质量监测,确保按标生产,并由标准中心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开展试验示范,通过示范培育,进一步提高基地、园区制标用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执行的标准亮出来,把良好的技术规范形成企业标准,突出“标准引领”的作用,共同维护试验示范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共同推动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
为推动标准的进一步落地,标准中心还通过举办高峰论坛、成立标准化创新联盟、借力国家战略等途径,让每一套标准“看得见、摸得着”。
开展蔬菜品质感官评价 推动实现蔬菜优质优售、优质优价
中心建设了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和分析实验室,成立全国蔬菜感官与营养品质研发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蔬菜品质感官评价。2021年5月10日,中心联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共同举办了“2021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鲜食番茄”评选活动和“美味番茄”品质风味专题研讨会。中心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开展蔬菜感官品质评价维度与权重研究。后期,中心将采用不同蔬菜专有的感官属性词开展消费者喜好度评价,以期达到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率先构建番茄、黄瓜感官评价标准。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蔬菜品质认定体系。
除了制定、推广蔬菜标准,标准中心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行业需求,围绕破解“如何应对农业同质化竞争,保障蔬菜高品质供给”的重大课题,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惯性思维和传统路径,以标准化助力蔬菜品牌培育,实现品质蔬菜优质优售、优质优价。
在业内,标准中心率先开展了蔬菜的品质评价,以使品质蔬菜实现有标可依。2019年12月,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建成投用,并开展检测技术研发,这也是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和分析实验室,随后于2020年9月成立了全国蔬菜感官与营养品质研发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技术研发,用标准数据定义“好”蔬菜。今年以来,标准中心又举办了多次感官评价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普通消费者共同参与。2022年1月13日,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进行了8种口感(中型)番茄的感官评价活动,感官评价者从果形与外观、果肉质地(弹性)、多汁感、酸甜感、化渣度和后余味多个属性进行综合评价。
本报记者 王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