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树、空中红薯、巨人南瓜,创造蔬菜单株产量奇迹;鱼菜共生系统,展望绿色低碳农业美好前景;航天育种、太空模型种植,彰显航天科技与农业结合的发展潜力;物联网管理技术、智慧农业系统,帮助菜农实现轻松种菜、标准种菜……寿光菜博会的十号馆全面立体展示了代表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成果。
走进十号馆的大门,左手边的就是智慧农业系统展示平台。它实时监测着馆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以及各种蔬菜的生长情况,让农业生产更加智慧化、标准化。
在展厅中间,一个个白色箱体放在地面上。在箱子上面,一棵棵高大的番茄树、茄子树正向四周攀爬着。这些本该在地面生长的蔬菜,如今借着科技的力量,不仅可以在半空中结果,而且还长成了“树”。树式栽培展示的是单株极限生长技术。植株的底部并不是扎根土壤,而是扎根在箱体中,依靠深液流栽培技术,从营养液中汲取养分。在树式栽培区的周边,还有“黄瓜树”“辣椒树”“甜瓜树”“西瓜树”等等。这种空中栽培模式不仅高产高质,还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为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带来了新的思路。
本届菜博会上,“太空种植园”在十号馆首次亮相,备受瞩目。在“太空种植园”中,搭建了两个“太空舱”。这两个“太空舱”模拟了太空宇宙中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同时充分利用了人工补光、无土栽培、环境智能控制等技术,模拟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阳光、温度等生长条件,展示了在太空极端条件下利用人工创造的环境种植蔬菜的场景。
据了解,1987年,我国首次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开启了太空育种的探索之旅。30多年来,我国先后开展了30余次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的搭载升空试验,培育出近千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经过太空育种培育出的种子具有变异速度快、变异幅度大、优质变异多、稳定性强等特点。一般的育种模式下,新品种的育繁推需要经历8年-10年的时间。而在航天育种模式下,新品种育繁推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只需要4年到5年。
“巨人南瓜”是十号馆的另一大明星。在南瓜地中,数十个巨大的南瓜半遮半掩在叶子下。一般来讲,一个巨人南瓜能长到200公斤左右。作为该馆的“明星”,巨人南瓜在每年的菜博会上都吸引了各地游客驻足拍照。据了解,巨人南瓜是借助现代农业领域先进的栽培模式和前沿技术种植出来的,对管理技术方面有相当高的要求。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在十号馆,你还可以见识到许多前沿农业科技:鱼菜共生系统,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融合,实现和谐统一,探索“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奥秘;叶菜工厂化生产,应用了立体栽培、植物补光、环境智能控制等技术,菜农可以一边播种、一边采收;潮汐式栽培,利用电控潮汐系统实现“涨潮”和“落潮”,“涨潮”的时候提供水分和养分,“落潮”的时候提供氧气,实现水、肥、空气三者兼得。这里还有稀土补光灯、空间电场高效栽培、垂直农场等等,定会令你大开眼界。
本报记者 王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