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根”顾名思义就是根系螺旋式生长,不下扎,这种根系吸收不到土壤深层的营养。所谓根深叶茂,根系浅了,植株生长自然会受到影响。
“弹簧根”的危害
“弹簧根”影响根系吸收水分
老话说:树多高根多长。根系变为弹簧状后,只能吸收土壤表层小范围的水分,而这个空间内的水分相对较少,极易造成植物吸收水分受限,导致根系覆盖不到的地方的湿度明显高于根系覆盖区域,出现土壤不缺水但是作物缺
水的怪现象。
“弹簧根”影响根系吸收营养
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形成离不开各种营养元素,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主要靠根系。施入土壤的各种肥料会随水分的溶解均匀分布在土壤里,“弹簧根”影响了根系的覆盖面积,根系只能吸收表层土壤里的营养,施肥效果会大打折扣。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无机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日积月累后,会严重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盐渍化等问题。
“弹簧根”加重局部土壤酸化
作物吸收营养的方式是等量交换,以吸收氮肥为例,每吸收一个铵离子就会放出一个氢离子,这些氢离子也是土壤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弹簧根”根系覆盖面积小,在作物吸收铵离子的过程中,相对范围内氢离子含量剧增,根系覆盖区酸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根系覆盖区的酸化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导致作物出现各种缺素症以及生理性病害。
“弹簧根”的成因
要想弄明白“弹簧根”的成因,首先要了解根系生长需要的条件。根系发育有几个向性,即:向肥性、向温性、向水性、向氧性。向肥就是趋向于土壤养分充足的地方,但是这个充足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越多越好。向温就是趋于温度适宜的地方,温度过高和过低的地方根系都会避而远之。向水就是根系的延伸方向会向着土壤水分适宜的地方,水分过小,作物受旱,水分过大,根系受伤;向氧是根系自身的发育需要氧气的参与,根系吸收肥水在有氧呼吸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所以根系是向着土壤通透性好的地方延伸。
根据根系生长需要的条件,找到形成“弹簧根”的原因就不难了。根系有向肥性,在当前的种植环境下,土壤已经不存在肥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如果耕作
层持续过浅,大量营养存在于表层土壤中导致根系盘旋不下扎也是有可能的。根系有向温性,但是无论是低温季节还是高温季节,深层土壤温度变化小,更适宜根系的生长需要,所以因为土壤温度问题造成“弹簧根”是不成立的。根系有向水性,虽然现在大部分棚室都安装了滴灌设备,理论上说表层土壤湿度要好于深层土壤,但是根据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很多棚室存在着浇水量过大、过勤的情况,还延续着大水漫灌的习惯,造成深层土壤持水量普遍高于表层土壤。根系有向氧性,土壤过多的持水量必然导致含氧量锐减,在水大缺氧的环境下,根系的发育会受到很大的阻碍,甚至造成沤根。
通过以上分析,由于耕作层变浅,浇水量过大,导致深层土壤持水量大(这个深层是相对的,其实都应该算是表层土壤),根系缺氧无法正常生长。根系需要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来维持作物的正常生长,迫使根系只能在表层螺旋状生长,形成“弹簧根”。
避免“弹簧根”的措施
提醒广大种植户:深翻土壤、合理施肥、科学栽培、正确浇水。棚室内要隔两三年做一次深翻,打破原有犁底层;科学合理施肥,作物需要营养,但不是多多益善;浇水最好做到少量多次。
青州德农超市技术服务部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