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北部濒临渤海湾,由于浅层地下水受到影响而含盐量升高,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多年来,寿北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在盐碱地上走出了独特的发展之路。比如在南木桥村,菜农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在盐碱地上种出了口感番茄,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南木桥村就位于寿光的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近年来,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按照“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蓝色畅想”发展理念,形成了巨淀湖风景区、生态商务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四个区域的总体规划框架,打造出一座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湿地文化创意新城和休闲之都。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让湿地“动”起来
巨淀湖位于双王城,由织女河、阳河、益寿新河、张僧河汇集而成。巨淀湖的历史悠久,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修封。”作为山东三大革命老区之一,巨淀湖不仅是“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革命摇篮,还走出了马保三等一大批爱国将领,涌现出了“八支队”、“寿光独立团”、“马家连”、“陈毅担架连”等革命队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外出旅游、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巨淀湖这样宝贵的生态资源,只要能合理开发利用,就能获得生态与经济双效益。此外,当地还有很多特色资源。在农业现代化中,当地关注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新发展模式,依托自身优势,深度挖掘旅游发展潜力,围绕着盐圣文化、森林康养、农业休闲、红色研学等主题,盘活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了以巨淀湖升级改造为核心的业态融合板块、以商务区海盐文化为重点的影视主题板块和以绿色循环经济为内容的生态发展板块,推动全区旅游发展上档升级。
在巨淀湖景区,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深秋的巨淀湖,处处原生态,水光潋滟,芦苇轻摇,鱼儿相逐,飞鸟翩跹。据介绍,巨淀湖的建设突出“水生态”,做足“水经济”,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新建精彩世界游乐场、动物园、水世界,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和生态旅游开发融为一体,让“静”的湿地“动”起来,集中再现以生态休闲、汉武文化、湿地文化为主体的湿地大氧吧。随着参与性、体验性项目的运营,景区游客人数逐年增加。巨淀湖在2012年入选山东省首批湖泊保护名录,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山东省首批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单位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走进巨淀湖湿地公园,湿地内水网交织,芦苇荡漾,鸢飞鱼跃,积淀了千年农业文化精髓,融汇了农业乡村与自然生态美景。园区内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生态公园。游客可乘船观赏芦苇荡、鸟巢和鸟类觅食区等水上景点,乘观光车、自行车或步行游览踏浪桥、野趣长廊等陆上景点。
无土栽培、智慧农机、绿色养殖 让农业更壮大
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农业在双王城逐步发展起来。近年来,双王城聚焦品质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向生态化、品牌化发展。双王城以建设“三个万亩园区”为重点,投资4亿元,推进寇家坞万亩智慧农业项目,实现农业的数字化、智慧化、产业化;在卧铺全面推广无土栽培蔬菜大棚,高标准建设万亩绿色蔬菜加工厂。同时,充分利用卤水资源,开拓“上棚下虾”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建设万亩绿色水产养殖园区。双王城还依托寿光本土水产养殖企业,联合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建设潍坊最大的海产品繁育系统。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南木桥村虽然位于盐碱地地区,但面对严苛的环境制约,敢于创新,善于学习。通过引进无土栽培技术,成立专业合作社,南木桥村将原先分散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20年来,南木桥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木桥村菜农们从对无土栽培一无所知,到逐渐掌握完整的技术规程,再到将技术传播到寿北盐碱地的村庄,用了整整20年。如今,南木桥村不仅建起了合作社,注册了品牌,还把盐碱地生长出的口感番茄卖到了北上广、粤港澳。为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双王城也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如水电路配套全部由政府投资、建棚资金由政府协调银行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实实在在的效益带动了大批传统棉农、粮农向菜农转化,也吸引了许多在外打工者回乡创业。越来越多“80后”、“90后”回到了家乡,种起了大棚。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让南木桥村打破了盐碱地对农业发展的阻碍,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现在的南木桥村,一方面致力于打造自己的西红柿品牌,积极寻求各方合作,拓展无土栽培西红柿的市场;另一方面则以合作社为载体,将无土栽培技术逐渐传播开来。 本报记者 王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