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彩椒价格起伏很大。前几天,黄彩椒和红彩椒的价格曾接近20元/公斤,这两天彩椒的价格大幅回落,黄彩椒的价格曾一度降到不足6元/公斤。无论市场行情好坏,精品果始终占据价格优势,不但多卖钱,而且更畅销。当前,彩椒正值转色上市期,提醒菜农,做好彩椒转色期及采摘后的管理,促进彩椒多结精品果。
调控好棚温彩椒转色好
种植彩椒,颜值很重要。色泽艳丽的彩椒,总能勾起人的食欲。要想彩椒转色好,温度的调控非常关键。在彩椒转色期,棚内温度高一点有利于果实的转色,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温控制在15℃-20℃即可。虽然提高温度能促进彩椒尽快转色,但是35℃以上的高温,不仅会促进彩椒色素的分解,导致彩椒色泽不佳,亮度降低,而且会影响花芽分化,导致彩椒落花落果或畸形果。当棚温低于10℃时,不仅不利于彩椒的转色,而且还会影响彩椒生长,严重时还会使彩椒发生冷害、冻害。因此,菜农一定要做好棚室的保温与通风,将棚温控制在适宜彩椒转色的范围内。目前气温逐渐降低,菜农可依据天气变化下午提前关闭顶部放风口,当棚内的温度降到18℃左右时,就要开始放棚。
分段放风彩椒不皴皮
要想彩椒卖相好,脸蛋光滑也是硬指标。彩椒果皮薄,管理不当,容易出现皴皮现象,这样的果卖不上高价。彩椒皴皮,多与放风不当有关。有些菜农图省事,一次性放风过大、过急,导致棚内温湿度变化剧烈,彩椒皴皮果多发。目前,早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夜间彩椒叶片、果实表面常会形成露水,假若菜农在第二天早上放风过早或一次性放风过大,外界的冷空气进入棚内,直扑彩椒果面,就会使得果实表面温湿度变化剧烈,果皮受害,进而出现皴皮果。
建议菜农分段放风。正常天气下,拉开棚1小时后开始放风,待棚内温度回升时,先扒开5厘米左右的缝隙,通风换气,保持15分钟-20分钟后关闭,待棚温升至28℃时,再逐渐扒开风口,调控棚温。注意千万不要在棚内温度上升到30℃时一次性扒开放风口。
另外,要注意减少果面结露。很多彩椒棚没有覆盖地膜,夜间蒸发的水分大都在果实、叶片等表面凝结,天亮后随着棚内气温的快速升高,果实表面温度不均,就会造成皴裂。为了减少结露产生,在无地膜覆盖的情况下,建议菜农采取操作行内铺设秸秆、稻壳的方式降低土壤蒸发,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以减少果实表面结露。
养根壮棵彩椒不歇茬
近日,有菜农反映,彩椒出现黄头的情况。出现黄头的植株长势较正常植株矮,生长缓慢,顶部叶片褪绿发黄,叶片薄,有些大面积出现,有些零星出现。这主要是营养不良引起的。黄头植株一般头茬椒留得较多,且果形较大,导致植株负荷大,叶片制造的有机营养主要用于供应果实,顶部叶片和花营养不足,进而引起上部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出现落花落果的症状。
有些棚室中的彩椒根系发育不良,有的上了根部病害,也会引起营养不良,进而导致黄叶。建议菜农,根据植株长势合理疏果,摘掉畸形果,降低植株负荷,并加强养根,防好根部病害,提高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
用肥要全面膨果快品质佳
想要结出精品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棵子,棵子不行,再好的管理技巧也是白搭。要想培育出好棵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水肥管理上下手,促根养根,这样才能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多结精品果。
彩椒结果期对钾肥需求量大,钾供应不足容易导致果皮颜色发乌,光泽度差、皮薄、重量轻等问题,所以,在冲肥时以高钾型肥料为主,促进果实的膨大与转色。在增施钾肥的同时,也要注意配合冲施氮磷钾平衡型肥料,菜农可冲施2次高钾型肥料后搭配1次平衡型肥料,以满足彩椒植株生长的需要,保证植株营养的供应,促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
另外,菜农要重视中微量元素肥,尤其是钙肥的施用。彩椒转色期,容易出现脐腐果。这是因为,彩椒即将转色时,不少菜农为了促进彩椒转色,采取控水的措施。棚内干旱,虽然利于彩椒转色成熟,但是土壤水分不足,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就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特别是钙元素。若植株长期处于干旱的环境中,就会出现缺钙的症状,导致脐腐病发生严重。因此,生产中应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浇水时应均衡浇水,不能突然大灌一水,又旱上好几天,应小水勤浇,保持地面见干见湿,以保证根系正常吸收矿质元素。
当出现缺钙症状后,见效最快的方法就是叶面补肥。彩椒开花期及果实膨大期,菜农就应注意叶面补钙,尤其应向心叶和幼果上喷施,每周1次,连续喷3次,能有效减少脐腐病的发生。脐腐病发生严重的棚室,还要注意冲施钙肥。补充钙肥,不仅可预防脐腐病,还可提高果皮的韧性,避免彩椒果实皴皮。
本报记者 吴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