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黄瓜过好称了,赶紧装车吧!”听到货商招呼后,山东省谭坊董家庄的冀猛随即将三轮车开到箱货旁边,打开车上固定的小吊车,将吊绳挂到黄瓜框上,按下遥控器的上升键,150斤重的一筐黄瓜很轻松被装到了车上。随着一筐筐黄瓜被吊起送至货车车厢内,引起了记者和菜农们的好奇,纷纷前来了解情况。
记者发现,这款小吊车支架高约1.7米,吊臂长1.5米,中间可折叠,像人的胳膊一样,十分灵活。吊臂略向上倾斜,最高处约2米,能满足各类货车的装卸。小吊车工作时,菜农只需将吊钩挂在菜筐把手或绳扣上,启动上升或下降按键,菜筐即可被轻松吊起、放下,在此过程中,菜农只需手扶菜筐调整放置位置即可。由于吊臂可360度旋转、中间可折叠,所以菜筐下放的位置能灵活调整。更关键的是,小吊车是固定在三轮车上的,十分方便。
随后,记者联系了其发明人顾明东,他是一名机械工程师。据介绍,他从小生活在农村,看父辈们搬运蔬菜越来越吃力,就想着能发明一款适配于农用车、可轻松装卸货物的小设施。近两年来,原本从事机械类培训的他有了空闲时间,于是,他利用自身专长,潜心研究。“前前后后经历了半年多时间,期间经过多次调试、修改、调整,最终才有了这款成品,也算是圆了一直以来的小愿望。目前,该设备已申请专利,并成功投向市场。”顾明东说,研发过程中,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都是重
点,不敢有一点疏忽。“一旦遇到有争议的、不适用的地方,我会反复验证、推翻、再验证……,还时不时与同行们讨论、交流。”他说,提早下好功夫、硬功夫,把问题扼杀在研究阶段,那么,设备投放到市场后,菜农用起来就会更安全、省事。
顾明东说,为方便使用,小吊车可固定在多款农用车上,农用三轮到六轮车都适用,于是也有了“随车吊”的名称,安装十分简单。工作时,小吊车借助车载电池电力驱动,先将支架固定在地面上,以免吊起过重货物时导致三轮车侧翻。再打开机械臂,将吊钩挂在货物上,即可轻松完成装卸,耗能少,约0.02千瓦/小时,运行过程无噪音。同时,机械臂上安装有电磁刹车,可任意悬停。工作结束后,将支架、机械臂等收起、固定在车体上。目前,小吊车可手动和遥控器双控制,一人即可轻松完成货物的装卸。
记者小结:菜农到市场上卖菜,多是用竹筐、周转箱等装菜,满满一筐菜重量有两三百斤,从棚里出来搬到车上,到了市场再从农用车装到货车上。早先是两三个壮汉抬;后来有的在棚边设计一个台阶,台阶的高度与三轮车车厢底持平,装车时,菜筐平移进车即可。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各类轻便的小型吊车应运而生,如液压直臂的,但这款相对更先进、灵活。虽说是一个简单装卸货物的小吊车,却也见证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本报首席记者刘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