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春茬黄瓜正值结瓜盛期,拉瓜多,负担重,抗逆性大大降低。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夏家店子村采访时看到,不少黄瓜出现了瓜打顶现象,有的黄瓜歇了茬,黄瓜叶片病斑混发,有的植株的顶部叶片都上了霜霉病。近段时间以来,天气多变,棚室环境变化大,多重因素导致黄瓜长势衰弱,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
持续留瓜黄瓜歇了茬
通过与菜农交流得知,自从黄瓜进入采摘期以来,菜农普遍留瓜偏多,且持续蘸瓜,并没有根据植株长势和天气情况,调整留瓜数量。这样一来,植株总是负重前行,根系和叶片老化速度快,植株出现早衰的迹象。据菜农介绍,不少黄瓜出现了歇茬现象,一个1.2亩的大棚,一次只能摘200斤黄瓜。
采访中,记者看到不少黄瓜植株出现了瓜打顶现象,生长点附近长满了幼瓜。植株的营养生长越弱,瓜打顶现象越严重,瓜打顶又进一步减弱了植
株的营养长势,形成了恶性循环。留瓜多还导致黄瓜的品质受到很大影响,很多黄瓜出现了尖嘴瓜、弯瓜,有的刺瘤下移,瓜把增长。
建议菜农在留瓜时,每棵植株上留1支刚刚蘸的、1支半大的、1支将要摘的。这样循环留瓜,能保证植株的持续结瓜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遇到连阴天时,则应少蘸或不蘸。黄瓜生长过程中,菜农应及时将弯瓜、尖嘴瓜等畸形瓜摘除,以免消耗营养,确保有限的营养优先供应精品瓜。
植株长势弱顶部新叶上霜霉
霜霉病一般发生在中下部长势衰老的叶片上,而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不少黄瓜的顶部新叶也上了霜霉病,这主要与植株长势弱,叶片抗病性差有关。
蔬菜跟人一样,身体健壮了,抗病性自然增强。因此,菜农应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浇水施肥等措施培育壮棵,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黄瓜是需肥需水量大的蔬菜,所以浇水次数比较勤,对于发病的棚室应适当控制浇水量,避免棚内湿度骤然增大引起病害的快速扩展。黄瓜进入结瓜期后,冲施高钾肥的同时,应配合冲施中微量元素肥及功能型肥料,既能满足植株的营养需要,又提高了其抗逆能力。日常管理中,菜农应经常叶面喷施甲壳素、氨基酸类叶面肥,增强叶片的抗病性。另外,要根据天气变化,做好棚室的温湿度管理。尤其是温度忽高忽低的季节,更要注意加强通风
降湿管理。
黄瓜霜霉病要早防,不可轻视,否则等到大面积发生时,用再好的药剂也很难达到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霜霉病,菜农应合理选择和复配药剂,不要盲目选择活性高的药剂。有些菜农存在“一遍治住”的心理,盲目选择价位高、活性高的药剂使用,加大了后续的防治难度。建议菜农合理选择药剂,如烯酰吗啉、氰霜唑或恶酮霜脲氰、甲霜灵等药剂复配,发病严重的棚室连续喷洒2次-3次,3天-4天一次。提醒菜农,喷洒药剂时,每桶水可以加50克的白糖或葡萄糖,调节叶片碳氮比,提高药物的防效。
及时清除病叶及底部老叶、黄叶也可达到控制霜霉病的效果。这些病叶老叶不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容易被病菌侵染。适当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和病叶,既能减少养分消耗,还能增强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线虫没闷住黄瓜萎蔫死棵
不少菜农反映,去年夏季已经进行了高温闷棚,但是没闷住,棚中依然有线虫。随着地温回升,线虫的危害加重,黄瓜陆续出现萎蔫症状,严重的死棵。建议菜农,最好在中午的时候进棚查看黄瓜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植株有萎蔫的现象,应及时刨出问题植株查看根系的生长情况,若发现根系肿大,及早治疗。
黄瓜生长期防治线虫,菜农
可以使用氟吡菌酰胺、阿维菌素、噻唑膦水乳剂等冲施或灌根。同时,配合甲壳素、海藻酸或氨基酸类生根剂,以降低药液对根系的刺激。使用化学药剂后,菜农还可随水冲施含有淡紫拟青霉、苏云金杆菌、厚孢轮枝菌等的微生物菌剂,对于防治根结线虫及卵有较好的效果。对待受害植株,菜农可以少留瓜甚至不留瓜,待植株长出新根,长势恢复后,再正常留瓜。
蓟马肆虐黄瓜很受伤
近段时间,蓟马发生加重,记者采访时已近中午,但是依然能看到蓟马在黄瓜新叶上爬来爬去。喷药防治蓟马时,一定要注意技巧。蓟马怕光,具有昼伏夜
出的习性,因此,喷药时间最好选择清晨露水未干时或临近傍晚时分。喷药时着重喷洒叶鞘、新叶、花朵等部位。
本报记者吴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