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生根剂,菜农们都很熟悉。不管种植哪种蔬菜,基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例如,蔬菜定植时,用生根剂蘸根,提高根系对土壤的适应性;刚定植的蔬菜,用生根剂进行灌根,促进生根和缓苗;在蔬菜生长期间,冲施或灌生根剂,具有养护根系,预防早衰的作用。可以说,生根剂的使用已经“遍布”蔬菜生长的各个时期,但是当前菜农滥用生根剂很普遍,让原本好好的根系“伤痕累累”,导致生根剂变成了“伤根”剂,最终降低了产量。这是为何呢?
生根养根区别大
养根即保护及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通过某些功能性的物质(当前常用的包括甲壳素类、微生物类、海藻酸类、腐殖酸类等),来逐渐改变根系的自身生长状态、优化生存环境,使根系变得活性高、功能强,最终达到养护根系的目的。
生根是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
促进剂类的生长素类化合物(在蔬菜生产中常用的有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复硝酚钠等多种成分),其作用是在植物体内维持植物的顶端优势,诱导同化产物向产品(果实)运输,促进植物生根等。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激素成分的作用,促发新根,快速刺激根系生长,达到生根的目的。
了解生根剂种类
市场上的生根剂种类很多,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养根型生根剂和生根型生根剂。
养根型生根剂以养护根系为主,例如菜农常用的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包括海藻酸水溶肥、甲壳素水溶肥、壳聚糖水溶肥等)以及微生物菌剂,都属于养根型生根剂范畴。
当棚室土壤板结、盐渍化,根系弱,难以下扎,可选用氨基酸类生根剂,可提高根系抗逆能力,促进根系生长,避免肥害伤根进一步发展。
当沤根、肥害或根部病害等原因导致根系受伤时,可选用甲壳素
类、或含有益菌的生根剂,在预防有害菌增殖,修复根系受损细胞,加速根系生长等方面效果好,特别是根系受损前后施用微生物菌剂类生根剂,是养护根系非常好的选择。同时对由镰刀菌、疫霉菌等引起的根腐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当根系受到渍涝、干旱等不良土壤环境胁迫时,可选用海藻酸类生根剂,海藻含有很多功能性物质,在提高根系抗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生根型生根剂主要是刺激生根,这类产品主要成分除了生长调节剂,一般还会添加氨基酸或腐植酸等有机成分。
合理使用生根剂
生根剂选用有讲究
生根、养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菜农在使用生根剂前,应先了解自己使用生根剂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养护根系,促进根系吸收能力,还是根系受伤了,或者感染了根部病害,想刺激根系萌发新根,让根系重新恢复活力。这样有目的的用肥,才能选到合适的生根剂,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肥效。
生根剂用法用量有讲究
蔬菜生长中,受天气及管理影响,不管是外界环境还是土壤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根系也会随环境变化面临高温、低温、水大、干旱、肥害、病害等问题。因此,对于养根型生根剂,建议蔬菜定植后,可结合浇水冲施生根剂,最好连续使用,可提前做好根系养护,保障根系健壮生长,以提高根系抗逆性。也可根据植株长势,有针对性的灌根,根系养护效果更好。
若根系的根量少,部分根系腐烂,此时需要快速刺激生根,菜农可使用生根型生根剂激发植株潜能,但仅用1-2次即可,不建议连续使用,也不建议过量使用。这是因为通常在根系受伤的情况下,过量使用生根型生根剂时,根系扩展迅速,根系的抗逆性下降,会导致根系逐渐老化,出现早衰的现象。尤其是蔬菜定植后至结果前后,植株易发生徒长,表现为茎秆细长,叶片薄而色淡,开花少,若这类生根剂频繁使用,更多的营养被迫会被迫流向根系,用于根系的生长扩展,这样地上部就会缺乏有机营养,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抗逆性也会随之降低。特别是一些号称“强力生根”、“爆发生根”的生根剂,在短短几天,甚至24小时内就能肉眼可见的长出大量新根,一定不能连续使用,否则轻则引起蔬菜生长异常,最终降低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激素积累中毒,引发根系出现死亡。
总的来说,不管什么类型的生根剂,切莫滥用,否则让生根剂变成“伤根”剂,就得不偿失了。建议养根型生根剂最好在整个生长期都使用,而含有激素的生根剂要按照标签上的推荐用量来使用,选择在蔬菜生长前期或生长后期,叶片好而根系弱或受伤的时候使用,可增加根系量、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使用效果最为明显。
本报记者果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