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椒类皴皮的高发期。眼下,虽然已经春末,但是近期阴雨天气多,天气忽冷忽热,大棚椒类很容易出现皴皮现象。一旦果实出现皴皮,商品性大大降低,只能低价出售,降低了种植效益。
1 菜农吐槽椒类皴皮多发
“我棚内种植的是大果尖椒,主要留红果,最近一段时间发现皴皮现象特别多,最初是在青果果面出现小裂纹,皴裂不是很严重,随着果实生长及转红,红果上的裂纹逐渐变长变大,皴裂现象越来越明显,而且皴皮现象并不是零星出现,而是整个棚内都有发生。真是愁人!”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的李师傅说道;
“我们这边种彩椒的很多,近期周边彩椒种植户普遍反映果实皴皮多发。我棚内种植的红彩椒,也未能幸免,不论是青果还是红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与其他种植户不同的是,我棚内的皴皮果实多集中在放风口附近,相对来说,风口下的果实皴裂更为明显和严重。是不是我放风不合理导致的?”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留吕的董师傅带着疑问咨询;
“一般来说,红彩椒皴裂现象发生几率大,但我棚内的黄彩椒也出现了皴皮,现在黄彩椒价格呈上升趋势,精品果每斤收购价已经涨至3.0元。而发生皴皮的果实,根本卖不上价。看着棚内皴裂的黄椒,真心疼。”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的王师傅无奈地说;
……
皴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管种植彩椒还是种植尖椒,如果想要预防果实皴皮,首先要找到诱发皴皮的原因,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管理。那么,当前导致椒类皴皮的原因有哪些?菜农应该如何管理呢?
2
诱发原因多管理不当是主因
通常情况下,诱发椒类皴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放风不当:春季气温普遍回升,特别是眼下已经进入春末,天气转暖,但是早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很大。尤其是近期阴雨天气频繁,加之冷空气侵袭,夜间温度仅在10℃左右,棚室放风时间短。经过一晚上的闭棚,植株呼吸作用增强,叶片及果实表面很容易结露。而春天风大,空气干燥,一旦第二天早上放风过急或一次性放风过大,外界的冷空气直接吹入棚内,很容易导致椒类果实表面温、湿度变化剧烈,果皮受害,从而出现皴皮现象,尤其是放风口下的植株更为明显。
用药不合理:春季天气转暖后,各种病虫害发生也呈上升趋势,菜农用药次数逐渐频繁起来,再加上各种杀虫杀菌药剂的混用,稍不注意就会使果实出现药害,特别是正处于膨大期的果实,极易在果面上产生小裂纹。
浇水不当:气温回升,植株生长速度加快,肥水需求量也大增。如果菜农浇水不当,例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不方便浇水,或者为了防止植株徒长而长时间控水,而后突然浇大水或两次浇水时间间隔太长,也是导致果实皴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硼钙元素不足:椒类果实皴皮与硼钙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如钙元素能增加果实细胞壁的韧性、硼元素能避免果实表面木栓化的产生等。当菜农用肥不当或用肥不合理,导致硼钙供应不足或吸收不足时,果皮就会偏薄偏脆,韧性差,也会诱发果实产生皴皮现象。
3
综合防治避免皴皮发生
合理放风:早上放风时不要一下将风口扒开,最好遵循分次放风的原则。晴天时,白天可采取早放风,逐渐加大放风量的措施进行防范。一般上午温度达27℃-28℃时,果面结露消退后再通风,这样有利于减少皴皮发生。同时建议菜农在棚室顶部放风口下方悬挂挡风膜,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皴皮的发生几率,特别是减少风口附近的果实发生皴裂。
用药要谨慎:对于病虫害要提前预防,用药种类不要贪多,谨防药害的发生。建议菜农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逆性,同时创造不适合病虫害生存的环境条件,从而减少化学用药,避免果实受害而出现皴裂。
加强肥水管理:菜农浇水不要按天进行,而是根据棚内土壤的干湿程度及植株长势来浇水,有条件的棚室,建议使用滴灌或喷灌,这样浇水量容易控制,避免因浇水不均而导致果实出现皴裂现象。浇水时可随水冲施富含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水溶肥,同时配合叶面喷施螯合态硼钙叶面肥,如开花坐果前后及时喷洒矿物分子钙或螯合硼等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减缓皴皮皴裂发生。
除了管理措施到位外,选对品种可以从源头上避免果实皴皮。建议菜农选用抗皴裂的彩椒或尖椒品种,或者选择果皮厚、耐储运的品种,也可大大降低皴皮果发生。
本报记者果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