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上黄色斑点多,送到市场上没人收,真是愁人!”近日,河南省一基地技术人员在微信中说道,目前,临近上市的一茬黄瓜瓜条上都有数量不等黄色的病斑,严重降低了瓜条的商品性,对整体经济效益影响较大。
田间表现多部位发病
据介绍,该基地种植有十几亩的大棚黄瓜,其中一茬黄瓜上全部都有黄色的斑点,轻者瓜条上有黄色斑点,其上有白色小胶粒,稍微严重的斑点有绿豆大小,稍凹陷,不腐烂。之前他未注意,待到如今摘黄瓜了才发现,这样的黄瓜到市场上根本无人收购。于是,他赶紧咨询了附近的几位农资商,但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病害呢?
随后,记者查看图片后认为,这应是细菌性流胶病在黄瓜瓜条上的症状表现,与前期连续阴雨天气,气温忽高忽低,植株留瓜多有关。
对此,该技术人员表示,目前,还有少数幼瓜上依然有流胶的症状,所以,对于黄瓜感染细菌性流胶病的判断十分认可。“可能是在早先的管理中疏忽了,其实,不仅瓜条上有症状表现,部分植株的茎秆上也有流胶症状,只是当瓜条上有了斑点影响了正常销售时才引起了重视。”
防治办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那么,如何有效防治细菌性流胶病呢?记者认为,菜农在管理中应重点做好棚内温湿度调控、用药防治等关键性工作。
一是降低棚内湿度。合理浇水,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土壤墒情及植株长势等,安排好浇水间隔及浇水量,以小水勤浇为主。种植行起拱覆盖地膜,操作行内铺设稻壳或粉碎秸秆,起到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并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的作用。同时,合理通风,尤其是浇水后应适当加大通风量,起到快速排湿的作用。
二是提高植株抗逆性。当植株徒长,茎秆含水量大时,也容易感染病害。日常管理中,菜农应注意均衡施肥,确保植株长势健壮。值得注意的是,留瓜多,营养需求量大,也会影响植株的整体长势,所以菜农应合理留瓜,对于感染病害的植株,还需减少留瓜数量,待植株恢复后再正常留瓜。
三是减少传染源并切断传播途径。该病原细菌可从各种机械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植株。菜农在进行整枝打杈、摘心、疏花疏果、摘瓜等操作时,多会形成伤口,给致病菌侵染打开了通道。该病可随浇水、昆虫、农事操作等在植株间传播蔓延。所以,菜农应在优化管理的基础上,及早摘除病果,减少病源。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整枝打杈操作,并紧跟喷施喹啉铜或百菌清等药剂,做好伤口保护。
四是合理用药。病害发生后,可及时喷施春雷王铜或春雷·喹啉铜加中生菌素2次—3次,对于个别植株茎秆处的伤口较严重时,可将上述配方药剂和成糊状进行涂抹。同时,注意连续阴雨天时,配合空气消毒剂、微生物菌剂、烟剂或粉剂等交替使用,合理安排用药间隔,并注意持续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瓜条上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所以,菜农在日常管理中,切记一定要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
记者小结
在实际生产中,对于常规病害,多数菜农都能辨认出来,尤其是发病中后期症状明显的时候。但此时再进行病害的防治工作,相比于发病初期会费力些。在此,笔者建议,菜农在发现病害时,不妨较真一下,好好进行辨认。如当蔬菜发生病害时,可在多部位发生的,菜农可认真观察一下茎秆、叶片和果实上的发病症状,包括发生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并加深记忆,重点记忆发生初期的。然后再重复一两次的加深记忆,那么,再遇到该病害时,无论处于哪个发病时期,菜农都会很轻易地辨认出来。同
时,现在两三种病害混发的情况较多,菜农在辨认时,也要上心一下,若存在不同症状表现的病斑,则很可能是病害混发的情况,千万不能因为一种表现明显而忽略了其他症状较轻的病害。
当然,若菜农自己拿不准主意时,还需及时采摘部分症状明显的病叶、病茎或病果等,到附近的经验丰富的专业农技人员寻求帮助,并采用其推荐的药剂配方进行防治。防治时,注意保持合理的用药间隔,连续用药,并配合恰当的农艺措施,用以确保药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