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3年06月16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3版:新闻资讯

合作经济促转型 农业升级看山东

发展合作经济,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市场形势的“波诡云谲”,气候的变化无常,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让农民们在遭受了一定损失之后,也意识到“抱团取暖”的重要性。多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农业合作经济发展,涉及到粮油作物、蔬菜、水果、养殖多个领域。农民们组织起来了,农业生产综合实力更强大了,面对广阔的市场也更有底气。在全国各地,类似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山东是农业大省,多年来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打造出了农业的新面貌。

家庭农场的智慧化、标准化、规模化示范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的李鹊镇,常年以来以生产粮食为主,其他农产品种植面积有限。小张村的刘超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了返乡创业。在经过多方考察后,他便在村里成立了家庭农场。如今,刘超的家庭农场不仅种植着粮食和蔬菜,还集成应用了多个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逐步形成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的智慧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

刘超介绍,生态循环是他在经营中一直坚持的内容。2015年,农场建设了4座高标准羊圈,开展鲁东种羊培育。同时建成的还有500立方米沼气池和过滤沉淀池等设施。“羊粪通过设施产生出沼气、沼液、沼渣,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羊—沼—菜”绿色生态循环链,每年可处理秸秆3700吨、粪便440吨,产生的沼气为农场节约成本50万元,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刘超说。

农场还积极提升其标准化生产水平。刘超说:“我们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小麦、甘薯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聘请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对播种、栽苗、除草、施肥、浇水等过程进行跟踪指导,推广应用微生物修复等土壤改良养护技术,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进行浇水施肥。作物亩产有了明显增加。”

智慧化也是这座农场的一大特色。在农场的智能钢构温室大棚内,配套安装着农业物联网、视频信息采集等设施设备,通过“智能种植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棚内温度、湿度、采光等数值,实现灌溉、施肥等环节科学决策和智能管控,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15%以上、节水60%以上,每年节约人工成本约30万元。“我们还与山东省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联网,向平台传输农场湿度、温度等实时监测数据及作物生长图像,并从平台获取基于农场数据分析得出的管理建议,运用大数据指导开展科学生产,推动农场逐步由粗放化种植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刘超说。

沂源苹果:产业升级融合发展

沂源是山东平均海拔最高的县,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无论是地貌特征,还是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苹果。沂源大规模培育和种植苹果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来的种植模式逐渐落后,无序的管理模式影响果农增收,果树品种老、管理人员年龄老、管理技术老等难题给沂源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沂源县中庄镇南刘庄村,巾帼果蔬专业合作社成为这场苹果产业转型中的先锋。

南刘庄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苹果、桃树、大樱桃。可是,村里的果园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树老、人老、品种老、果树密度大等现象突出。这样的老果园,优质果率很低,影响着果农收入。为解决产业升级的难题,村“两委”不仅积极对种植户做工作,还组织他们到烟台等地参观学习,转变思想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动员,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下,有92户果农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建设了136亩老果园改造示范基地项目,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示范基地由合作社统一投资、运营和管理,争取300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统一购买苗木、安装水肥一体化和物联网等设备,高标准建设数字果园。

身兼巾帼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村党支部书记马春霞说,该项目坚持以农户利益为先,从第四年开始按照“七一一一”模式对果品销售盈利进行分配,即:扣除所有成本之后,纯收益按照农户70%、管理人员10%、村集体10%、合作社10%的比例进行分配。这就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参与积极性。

在数字果园中,统一配备水肥一体化和物联网设施设备,建成园区气象信息采集站、土壤环境采集监测站、数据通信网关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和监控设备、害虫性诱自动监测设备等。农户通过手机联网,就可以对园区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和人工支出。为确保园区管理质量,合作社择优确定了几名经验丰富的成员,对数字果园进行专业化、标准化、一体化管理。合作社还积极推进产业链纵向协作,与南刘庄村党建共建企业华盛果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公司在储藏设施、果品加工、销售渠道、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对苹果进行规范化处理、标准化包装,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定制果,进一步拓展产品销路,提升合作社的市场占有率。

农机合作社:全程“保姆”服务显真功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的粮丰供销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已有十年。十年来,该农机合作社为农户种植粮食提供“耕、种、防、收、销、管”全链条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带动了6000多户农户发展粮食规模经营,种植面积超10万亩。

合作社负责人陈宝磊介绍,近年来,随着合作社服务规模日益扩大,合作社不断接纳新成员,成员构成多样,包括农机手、植保无人机飞手、种植能手、农业技术人员、农机专业维修培训人员等。为加强组织管理,合作社建立完善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部治理制度,每年年终召开全体成员大会,由理事长对合作社全年运营情况作总结报告,对当年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员进行表彰,向全体成员宣布下年度工作计划。

如何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在位于大束镇的合作社院中,成员们向记者介绍道,机手们根据作业量获得劳务收入,合作社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和劳务支出后的部分,60%留作合作社发展资金,40%用于全体成员按股分红。合作社积极吸纳年轻人入社,三四十岁的年轻成员比例由最初的20%提高到45%,为合作社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

为增强服务水平,合作社也探索出了许多双赢的路子。例如开展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与小农户签订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合同,为农户提供统一农资配送、统一播种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割、统一技术指导,推动集中连片种植。在2022年,合作社开展农作物种植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6000亩。再例如提供种植示范服务。合作社把长年外出打工、没有种地能力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土地1500亩,与种业公司联合打造高产示范田。合作社示范田种植的优质小麦,每千克可多卖0.4元-0.6元。合作社还定期邀请成员、周边种植户、村“两委”干部召开现场观摩会、实收测产会,推广先进技术,拓展合作社业务。如今,合作社的业务已涵盖农业新技术和新机具引进示范推广、机械植保统防统治、农资购销、土地托管、综合农事服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

本报记者 王凯旋

2023-06-16 王凯旋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05422.html 1 合作经济促转型 农业升级看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