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3年07月21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2版:新闻资讯

山东大学学子调研寿光蔬菜合作社成功经验

张树铭介绍野虎合作社发展情况

“寿光模式”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农业技术上,也体现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在寿光的农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非常普遍,带领广大农户走上致富路。这一模式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多年来,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村镇干部纷纷来到寿光“取经”,学习寿光蔬菜合作社的先进经验模式。7月18日,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潍坊队一行来到寿光,先后到寿光市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野虎果蔬专业合作社调研。

据了解,“服务山东·山大方案”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由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组成。他们秉持着共同的志愿,在山大校团委的号召下集合起来,运用各自的经验与专业,到山东各地多产业、多领域调研,为山东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实践走访的过程也是一次自身成长的机遇,学子们期待真实的社会能够让他们锻炼自己的专业特长,以“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实现从课本到实际生活的跨越。只有不断实践才可以更好的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从而能够服务于社会、肩负起山大担当、国家责任。

据介绍,该团队为服务团潍坊队的一支,今年的调研主题是农业合作社。之所以选择到寿光调研,是因为寿光农业合作社建设相对成熟,有许许多多的成功典型和经验。因此计划以寿光农业合作社为调研对象,通过现场参观、座谈交流、实地体验的方式调研农业合作社建设的典型案例,深入了解“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调研合作社经营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农技应用推广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合作社联合会对于合作社的规范引导,并在调研后形成一份内容翔实的调研报告。

7月18日上午,团队首先来到了稻田镇崔岭西村的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合作社理事长的崔玉禄。崔玉禄向团队成员们介绍了众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经营模式。“崔岭西村的村民一直以种植西红柿为主要产

业,2014年以来,我们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方式,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闯市场,从分散种植到组织化、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的转变,每年可为社员增收2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90万元。”他说。“崔西一品”品牌西红柿也是学子们关注的焦点。崔玉禄说:“合作社通过实行标准化种植,让蔬菜种植更加规范化、规模化。现在我们‘崔西一品’原味西红柿每斤卖到了20元,供不应求。合作社的品牌蔬菜销往武汉、杭州等地的高端商超平台。我们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地。年出口量达2万吨,交易额超1亿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左右。”他还说,近年来,寿光市通过采取出台提升扶持政策、统一生产标准、规范财务管理、打造规范经营样板社、培植新型种植经营模式、搭档互联网媒体、开展信用登记评定等措施,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下午,团队来到了古城街道野虎村,调研“迷沙”品牌西红柿的创建历程。野虎村党支部书记张树铭介绍,野虎村村民以种植西红柿为主,2018年野虎村党支部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街道党工委打造番茄小镇的倡议,以“党支部+基地+社员”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野虎果蔬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带领合作社社员前往河北、安徽、北京、天津等地,寻访优质品种。合作社给他们的西红柿注册的品牌叫“迷沙”。凭借其独特口感和品质,“迷沙”西红柿销路逐渐打开,走进了北京、深圳、青岛等地。

寿光市积极引导蔬菜合作社多元融合发展,整合“多而散、小而弱”的合作社单体品牌资源,打造“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联合107家合作社成立了全国首家蔬菜专业类合作社联合会,在各个镇街分别设立分会,合作社会员发展到200家。研究制定了《“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推广“寿光蔬菜”种植标准,落实生产主体责任,实行“六统一”服务,提升了“寿光蔬菜”品牌的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蔬菜合作社联合会+蔬菜合作社+农户”的寿光蔬菜产业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推动了寿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王凯旋

2023-07-21 王凯旋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06566.html 1 山东大学学子调研寿光蔬菜合作社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