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的崔师傅以种植一大茬圆茄为主。由于一大茬圆茄生长期长,养分需求量较大,为保证长茄的养分供应,让植株持续高产不早衰,因此,崔师傅在肥料上都很舍得投入。例如,圆茄定植前施足复合肥,每亩用量达75千克,生长期追肥更是频繁,从圆茄缓苗后,他就着手追施少量大量元素水溶肥,而进入坐果期后,差不多水水冲施高钾型水溶肥。可是肥料用不少,产量并没有大幅提升,而且畸形果多。特别是近两年来,崔师傅发现,刚定植的圆茄,缓苗慢,根系也不下扎,而且每浇一次水,总有沤根死苗现象发生,并且缓苗后,苗子也出现茎秆细弱,叶片发黄的现象。崔师傅想着肥料都是从正规农资店购买的大品牌产品,质量肯定没有问题,莫非是土壤出了问题?于是,他决定给大棚土壤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
检测结果
土壤有机质含量18.8g/kg(适宜范围≥20.0g/kg),土壤水解氮含量402.5mg/kg(适宜范围150-200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156.0mg/kg(适宜范围80-120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596.5mg/kg(适宜范围250-400mg/kg),土壤盐分含量2.2g/kg(适宜范围≤2.0g/kg),土壤土壤氯离子178.0mg/kg(适宜范围≤200mg/kg),土壤钠离子含量123.5mg/kg(适宜范围≤100mg/kg),土壤PH值7.4。土壤交换钙含量3.1g/kg(适宜范围3.0-4.0g/kg)、土壤交换镁含量81.0mg/kg(适宜范围100-200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40.0mg/kg(适宜范围30-60mg/kg)。
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土壤水解氮含量超标,土壤有效磷含量超标,土壤速效钾含量超标,土壤盐分含量超标,土壤氯离子含量适宜,土壤钠离子含量超标,土壤呈中性,土壤交换钙含量适宜(刚刚达到适宜范围边缘),土壤交换镁含量不足,土壤有效硫含量适宜。
专家分析
本报特聘专家丁光国分析,从检测结果来看,该大棚由于化学肥料用量多,而有机肥用量少,导致棚室土壤矿质养分出现了养分富集化。特别是在连年重茬种植的棚室,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富集程度逐年加剧,尤其以种植6年以上的大棚表现更为明显。例如,大量元素氮磷钾富集,既会对根系生长产生危害,又会抑制硼、钙、镁、锰、锌等中微量营养元素吸收,从而出现生理缺素症状。就好比我们吃饭,饭吃的适量身体健壮,工作劳动体力充沛,但当饭吃的太多,人就会“撑着”,影响身体各器官正常功能。蔬菜也不例外,当肥料施用多了就会造成土壤富营养化,进而产生肥害。这也是导致菜农圆茄苗定植后根系不下扎,缓苗慢的主要的原因。由于偏施化学肥料,再加上化学肥料容易随水流失,吸收利用率低,于是浇水后,流失到土壤中的盐分会随水上升到地表,导致土壤盐渍化,而有机质含量不足,影响了土壤的透气性,造成土壤中二氧化碳出不来,氧气进不去,致使土壤变硬,越来越板结,从而根系活性下降,这也是茄子苗定植后缓苗慢、根系不下扎的诱因之一。此外,氮磷钾超标,还会使各种矿质元素失衡,抑制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于是出现叶片发黄、茎秆细弱的现象。
专家建议
降低化学肥料用量
因氮磷钾含量均超标,生长期间追肥建议适当降低水溶肥用量,并选择养分含量高,吸收利用率高的肥料,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缓解盐渍化程度。下茬蔬菜定植前,底肥中也要减少复合肥用量,适当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特别是钙、镁、硼、铁、锌等中微量元素。除了底施,生长期间还要冲施、喷施相结合,保证养分的全面性。同时施用土壤调理剂,如土壤团粒结构促进剂,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破除板结,增加其透气性,逐渐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
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团粒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建议圆茄生长期间加大有机水溶肥料或腐植酸肥料,以及微生物菌剂的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益菌含量,逐渐缓解盐渍化和板结的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待换茬定植前,底肥中增加腐熟好的粪肥或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深翻土壤、合理浇水
蔬菜换茬时,使用大型齿轮的旋耕机进行深翻,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蔬菜生长期间及时划锄,活化土壤,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改良板结的土壤,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此外,浇水时避免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浇水方式,以防造成植株沤根,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有条件的菜农建议菜农浇水时采取小水勤浇或膜下滴灌、微喷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