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3年08月11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3版:新闻资讯

走进玉泉洼 看现代农业带来乡村振兴

在山东潍坊坊安街道洼里村的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片露天韭菜种植基地里,布满田边地角的传感器、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运转,将一畦畦菜地的数据实时传输“上链”。“区块链+韭菜”技术的创新应用,使得蔬菜生产、采摘、物流、销售的每一步操作数据都留存在区块链平台上,全过程可追溯。十多年前,洼里村还是一个贴着贫困标签的小乡村。如今,随着一系列先进种植理念和技术的应用,洼里村一跃成为现代农业高地。

夫妻返乡创业 带村民搞起了设施蔬菜种植

高标准现代化大棚、有机蔬菜智慧工厂、智能种植床、水循环温度调节……在洼里村,智慧农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走进玉泉洼数字农业产业园的有机蔬菜智慧工厂,10层立体化盆栽种植让人眼前一亮。新鲜欲滴的番茄,稠密而肥硕,穿戴防护服的工人开着小拖车,穿梭在划定好的区域进行采摘,恰如一座现代化的“农业工厂”。“这个智慧工厂占地20亩,采用10层立体种植,相当于将种植面积扩大至200亩,可容纳20万盆有机蔬菜,还配备了自动喷淋系统和补光系统。”洼里村党支部书记、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刘向东介绍。“目前,这些盆栽菜,连盆带菜一起进入千家万户的阳台上,这些被‘领养’的盆菜,既可以满足现吃现摘的蔬菜供应,也可以成为阳台一景,受到很多市民青睐。”盆栽菜可实现定制化,家庭可根据实际需求的数量和品类领养,一般两个月后,蔬菜生长进入老化期就可以返回工厂进行换新,全程可追溯。

刘向东和赵霞夫妻早年曾在外打工、创业。身为共产党员的他们,心里一直惦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2011年,他们决定返回家乡,带领村民找到一条致富路。刘向东夫妇返乡时的洼里村,村容村貌落后,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村民多数外出打工,村子以种植小麦、玉米、地瓜为主。为了让村庄找到一个致富产业,刘向东与大学主修农学的赵霞通过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和向农业主管部门请教,认准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村庄土地资源,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道路。赵霞说,回村那年,村里有许多困扰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但好在村里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他们就决定组织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实行集约经营。

开弓没有回头箭。凭着敢作敢为、敢于担当的韧劲,夫妻两人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与村民签订协议。2011年12月,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成立,村集体以闲散土地入股,村民通过土地、资金入股和入社打工等方式参与,首期共吸纳356名农民入社,建起53个温室大棚。为打消社员后顾之忧,合作社作出承诺,统一提供农资、技术和销售等服务,社员只负责种植管理。如果亏本,合作社给社员发放一年2.6万元工钱;如果挣钱,合作社与社员“三七”分成。靠着这样的政策设计,玉泉洼联合社迅速盘活了村庄资源,凝聚起民心民意,带领社员先后发展起了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和奶牛、蛋鸡养殖等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循环产业闭环,土地亩均收益从10年前的2000元增长到现在的40000元。

齐心协力 玉泉洼打造出了有机蔬菜品牌

2012年,玉泉洼第一茬蔬菜陆续上市。乡亲们的收入大为提高。这时,刘向东与赵霞又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农业发展——做让老百姓放心的有机农业。

有机蔬菜的种植相比传统种植难度更大,投入也更高。要想种出有机蔬菜,仅仅依靠这19个大棚远远不够,必须对土壤、水、空气等环境进行全面改良,确保蔬菜生长环境的有机。

于是,从土壤改良开始,从打造有机农业入手,赵霞带领乡亲们开启了新的产业发展历程。为了保证土壤的纯净,赵霞把原先有化肥农药残留的种植土铲去,并加入了牛粪、豆粕等,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为了找出纯净的灌溉水源,水井打到了地下200米深,找出了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源;为了控制病虫害,全面采用物理防虫、生物防虫等技术,棚内棚外布满了粘虫板、捕虫灯。可是,三年的转换期过去后,种出来的菜因为不施化肥农药,要品相没品相、要产量没产量,一些包棚户就失去了信心。

期间,有一户包棚户为了提高产量,偷偷用口袋把化肥带到棚里,给草莓浇水的时候撒进去,结果,这个棚的草莓结得比其他棚又快又大又多。发现此事后,赵霞立即现场表态,“凡是从玉泉洼种植专业园区走出去的果蔬必须保证100%的是有机果蔬”,当众召集大家拔除了整个棚的草莓苗子,又把棚里的土壤全部铲除换新,“就算损失一茬苗子、一季收成,也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做有机的决心”。

可是,按照有机标准种出来的菜,成本高、价格贵,市场不认可。在农业专家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引导和启发下,赵霞和乡亲们决定从一味宣传商品,转变为对有机蔬菜和民生健康理念的宣传。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建立了“玉泉洼网络营销平台”、申请了“玉泉洼生态观光园”“玉泉洼有机庄园”公众号,宣传推广草莓采摘、户外体验等项目。擦亮了玉泉洼果蔬有机、生态、绿色的品牌底色,打开了果蔬、采摘、观光营销渠道。到三年转换期满,玉泉洼386亩土地拿到了国家有机质量认证,产品顺利地进入正规销售渠道,出现了老客户更加巩固、新客户络绎不绝、线上线下一片忙碌的可喜局面。目前,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经在上海等地建立蔬菜基地,并且利用京东、阿里巴巴等渠道进行线上销售,建立了从育苗到餐桌的一整套可追溯体系,产品供不应求。

进一步建设面向未来的农业示范园

“玉泉洼现有农产品加工区面积100亩,建设蔬菜保鲜储藏及加工厂5000平方米,通过精选深加工、装箱运输等方式,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大型商场、会员客户,年深加工实现农产品附加值600万元。”刘向东介绍。在农业休闲观光方面,玉泉洼观光生态园建有农家乐采摘区、观景垂钓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CS野战基地、生态酒店、天然公园、儿童乐园、动物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及农贸市场、购物超市、农资超市、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在产品销售方面,建有玉泉洼有机农产品销售平台,每年销售量达到1800吨,均价每公斤18元,销售额3240万元。

刘向东说,玉泉洼观光生态园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集约化种植,让现代农业在当地扎稳脚跟。玉泉洼成立了由本村7名党员和周边村10名党员组成的园区党支部,又相继成立工会、妇联、劳模工作室和大学生创业园等。在园区建设和管理中,建筑队、劳务队、种植养殖管理、包装配送等部门均设立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造了两个月建起一座双层精准农业示范基地,三个月建起一座20亩有机蔬菜智慧工厂的“洼里速度”。

刘向东分析“玉泉洼模式”的成功之处,认为发挥最大作用的是一开始确立的收益与社员“三七分成”的设计,正是这种让农民拿大头的“让利于民”原则,筑牢了合作社的发展根基。

在10年的发展实践中,玉泉洼始终坚持这一原则,用活用好股份合作手段,构建起园区、村庄和农民发展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壮大集体经济。

如今,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领建的现代农业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省级玉泉洼“莫沙夫”田园综合体项目、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精准农业示范基地等落户园区。坊子区正以该园区为龙头,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在玉泉洼的种养基地,随处可见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生态养殖的养牛场,全厂只有三名工作人员——厂长、兽医和管理人员,智能机器人投放饲料、高端进口挤奶设备让奶牛们有序排队、自主挤奶。智能化的运作不仅解决了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而且实现了生产的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高效率的现代产业。

“为了让土地达到有机种植基地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有机种植产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畜—沼—菜’‘畜—沼—果’技术,打造了‘沼气+种植+养殖’的循环生产模式,整个农业链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圈。”刘向东介绍。玉泉洼大力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行动,深入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园区生产废弃物“零排放”。

“未来,玉泉洼将进一步打造融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社区医疗、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市民休闲观光的‘后花园’,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真正实现农村强,农民富。”刘向东说。

本报记者 王凯旋

2023-08-11 王凯旋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07236.html 1 走进玉泉洼 看现代农业带来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