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3年09月29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4版:新闻资讯

我国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

农作物种子认证标志图案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立。实施意见确定了农作物种子认证“统一管理、共同规范、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原则,明确了市场监管总局和农业农村部在相关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明确了农作物种子认证机构的资质条件、审批程序和行为规范要求;制定了农作物种子认证推广应用的有关措施,鼓励种子企业获得认证;规定了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对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监督管理措施。

据介绍,种子认证是以高质量种子为目标、强调过程管理的标准化质量保证体系,是体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通行的种子质量管理模式,被誉为好种子的“信用证”、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实施农作物种子认证,不仅有利于提升种子质量和种子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推动我国种子“走出去”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种子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但在一些育种创新、技术规范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实施和推行种子认证制度,是种业进入新时代的需要,也是种子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推行种子认证,有助于为我国自主选育的农作物优良品种进行质量背书,打破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制度壁垒,加快推动我国种子“走出去”,同时,扶优一批优势头部种子企业,打造我国种业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农作物种子认证是认证机构根据企业自愿申请,对农作物种子质量开展的合格评定活动。按照“统一管理、共同规范、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共同组织推动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由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与农业农村部共同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作物种子认证结果采信。

农业农村部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推广应用机制,积极推动行业管理、市场流通等领域广泛采信农作物种子认证结果。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组织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的宣传引导和相关培训。国家鼓励种子企业获得农作物种子认证,对获得认证的种子企业合理减少监管频次。优先支持农作物种子认证机构、获证企业承担相关重大攻关和项目建设任务。

种子认证作为一项市场评价性制度,既保“用种安全底线”,又拉“种业质量高线”,对于优质种源保供意义重大。伴随制度落地,期待越来越多带有认证标志标识的好种子尽快进入市场,加快形成规范企业、合法品种、高质量种子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带动我国种业蓬勃发展。

2023-09-29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08825.html 1 我国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