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越冬一大茬尖椒正值初果期,与生长前期相比,植株负担加重,前期积累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一旦管理疏忽,将影响尖椒的产量和品质。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采访时看到,尖椒上的问题真不少,病毒病、灰霉病的发生加重,植株长势不齐、弯果较多。提醒菜农,趁着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抓紧管理,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灰霉病发生加重 尖椒烂果
由灰霉病危害引起的烂果,很多菜农以前也遇到过,一旦防治不到位,会导致大面积的烂果。当前,温度忽高忽低,棚室内的湿度难降,菜农在施肥时不注重中微量元素尤其是钙元素的补充,造成花针坏死。在湿度较大的棚室环境中,灰霉病的病菌容易从残花和坏死的幼果花针处侵染危害,进一步往果实侵染,造成果实呈现灰白色软腐,并长有灰色霉层。
灰霉病这个病害本身并不难治,市面上很多药剂的防治效果也很好,但是菜农依然反映灰霉病难治,主要与该病害极易反复发生有关。灰霉病产生的孢子量大且易飞散,生产中,病叶、病果部位肉眼可以看到明显的灰色霉层即灰霉孢子,成熟的病菌孢子随风吹、人为带动等四处传播,造成二次侵染。若灰霉病发生严重,不仅蔬菜植株上会落满灰霉孢子,棚中的地面、墙壁、棚膜等处也会密布孢子,并通过放风的气流进行传播,给该病的防治造成困难。因此,要想有效防治灰霉病,一定要注意杀灭病原孢子。菜农应勤拾残花,并将已感染灰霉病的病叶、病果等装到塑料袋中带出棚,减少菌源。
低温高湿是灰霉病发病的首要条件,因此,如何降湿是预防灰霉病的重中之重。当前气温极其不稳定,冷空气经常来袭,浇水时切忌浇大水,浇水前要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另外,菜农也可通过覆盖地膜、操作行铺设秸秆或碎稻草等措施来降湿。
防治灰霉病,菜农可以喷洒菌核净、异菌脲、啶菌恶唑等药剂,喷雾时重点喷雾叶片背面,确保闭棚之前叶片上的药液已干。灰霉病发生严重的棚室,菜农可以使用腐霉利和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熏雾,熏雾时间控制在8小时-10小时以内,浇水后的3天内严禁熏雾。熏雾可以将地面、墙壁、棚膜等处的病原孢子一起杀死。
天气寒冷病毒病不能被忽视
一般来说,高温季节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依然发现了病毒病植株,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皱缩,幼果颜色不均、摸起来凹凸不平。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也应引起菜农的重视,尤其是棚内存在传毒害虫的情况下,谨防病毒病大面积发生。
防治病毒病,增强植株抗性应该放在第一位。尖椒进入初果期后,留果别太多,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以防植株徒长。同时,可喷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功能型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海藻酸、氨基酸、甲壳素类叶面肥,既能平衡植株生长,又能增强植株抗逆性。菜农在给尖椒进行吊蔓、
整枝、打叶等操作时,动作要轻,尽量避免造成伤口。一旦发现发病植株,要做好标记,管理完其它健株后再来管理病株,最好将病株拔除带出棚。菜农要定期喷洒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等药剂,预防病毒病的发生,并及时防治蓟马、螨虫等害虫,切断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合理留果避免植株偏枝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些棚室中的尖椒偏枝严重。尖椒原本留取4个结果枝,但是有的植株出现两个结果枝异常矮小的问题,长势正常的结果枝上坐了好多果,而矮小的结果枝仅坐了几个果,生长点就不长
了。尖椒偏枝多是前期留果太多坠住了棵子,特别是原本长势稍弱的枝杈上坐住果后,菜农不舍得疏果,随着果实的长大,长势弱的枝杈只会越长越弱,进一步加重了偏枝的发生。
发现植株偏枝后,菜农最
好将矮枝上过多的果实及时摘去,留下几个精品果即可,后期要适当减少留果数量,促进弱枝加快生长。同时要促进旺枝的开花坐果以及留果量以便控制其旺长。
本报记者吴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