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3年12月22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1版:天气与棚事

黄瓜价格不错“拦路虎”却不少

黄瓜畸形瓜

黄瓜多种病害混发

近段时间,黄瓜价格不错,近3元/斤的价格甚是喜人,黄瓜种植户也干劲十足。市场行情虽好,但是近段时间雨雪天气较多,光照不足,黄瓜长势普遍偏弱,一旦管理跟不上,黄瓜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当前,棚内低温高湿的小环境,不仅不利于黄瓜的正常生长,而且易诱发各种病害。

营养失衡黄瓜棵弱品质差

近几天连阴天较多,黄瓜有机营养积累少,但是拉瓜数量没有减少,导致植株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棵弱叶黄,瓜条的品质也不高,畸形瓜较多。采访中记者看到,不少植株还出现了瓜打顶的问题。提醒菜农既要做好无机营养的补充又要尽可能增加有机营养的积累。

营养要均衡

处于结瓜期的黄瓜,菜农在冲施高钾肥的同时,应配合冲施中微量元素肥及功能型肥料,既能满足植株的营养需要,又提高了其抗逆能力。日常管理中,菜农应经常叶面喷施甲壳素、氨基酸类叶面肥,增强叶片的抗病性。

增加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当前,低温寡照天气增多,菜农应尽可能地增加黄瓜的见光时间,白天只要温度允许,即可拉起保温被。安装补光灯的棚室,菜农应及时开启补光灯补光,提高黄瓜的光合作用速率,促进有机营养的积累。

落蔓别太低

落蔓时,菜农不可一次性落蔓过低,落蔓后保留13片-15片功能叶为最佳,植株高度约在1.5米左右。落蔓时大多伴随摘叶操作,菜农应将老叶、病叶、黄叶等及时清理出去,并及时喷施杀菌剂以保护伤口。

合理留瓜

当前,黄瓜多为强雌性品种或全雌性品种,雌花数量多,很多菜农出现留瓜过多的问题。建议菜农结合植株长势,合理留瓜,不要看着黄瓜价格上涨,就盲目留瓜。另外,要及时摘除各种畸形瓜,减少营养消耗。

低温高湿多病混发

近几天,冷空气活动频繁,不利的环境因素导致棚室通风时间短,棚内易形成低温高湿的小环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黄瓜叶片上的病斑真不少,比较突出的是霜霉病、靶斑病和炭疽病。

当前棚内低温高湿,正是霜霉病的高发期,该病症状比较明显,叶片正面的病斑发黄,受叶脉限制呈多边形,湿度大时背面有紫灰色至黑色霉层。同时,对于管理到位或者品种具有抗性的黄瓜发生霜霉病时,发病症状有所改变,病斑受叶脉所限形成密布的小病斑,菜农常称为“小霜霉”。

靶斑病发生初期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发病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毫米-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侵染叶片、瓜条和茎秆。叶片发病时,症状识别要点是,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淡褐色,颜色均匀,周围有黄色晕圈,干燥后病斑易破裂、穿孔。

近期,黄瓜叶片上病害高发,主要与天气有关。建议菜农调控棚室小环境,降低湿度。对于发病的棚室应适当控制浇水量,避免棚内湿度骤然增大引起病害的快速扩展。白天菜农应注意加大棚室通风,并在操作行铺上稻壳,粉碎后的秸秆等,吸收棚室内的湿气,创造不利于发病的棚室环境。

病害发生后,见效最快的办法就是喷药。防治霜霉病的常规药剂有烯酰吗啉、氰霜唑、甲霜灵、霜脲氰等,菜农要注意合理轮换和复配应用。防治靶斑病的常用药剂有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腈菌唑等,菜农可选择其中的一两种配合叶面肥进行喷施。防治炭疽病,菜农可以喷洒甲基托布津+溴菌腈或甲基托布津+肟菌戊唑醇等药剂,注意轮换用药。多病混发时,菜农可将上述药剂配合使用。

本报记者吴荣美

2023-12-22 吴荣美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11524.html 1 黄瓜价格不错“拦路虎”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