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数个成功的典型案例证实,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特别是现代设施农业表现尤为突出,不仅引导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而且引回了许多返乡创业的年青人扎根本土,更直接丰富保障着中国人的“菜篮子”,市场需求量大,发展潜力向好。纵观目前乡村振兴发展较为突出的地方,许多皆是与蔬菜产业发展相关,而且有的省份直接把蔬菜产业发展写进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力度和支持蔬菜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北京:实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点击
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大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力度,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个案助读
走进北京市通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的蔬菜种植面积占通州区的60%,一直是保障首都“菜篮子”季节供应和应急供应的重要生产区。目前,园区已形成蔬菜育苗、设施生产、净菜加工、线上销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
该园内建有高标准集约化育苗设施6500平方米,年育苗量达3000万株;新建和改造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1.74万亩,蔬菜年产量达33.51万吨。同时,不断推动智能化生产方式,建成涵盖清洗、分级、包装、保鲜、电商物流于一体的蔬菜、净菜加工配送中心4处,蔬菜初加工率达91.5%。
为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220万吨,自给率稳定在33%左右。
■记者评点
设施蔬菜,充分利用空间和科学技术,成本大幅降低,加上地理位置,对北京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绝对优势。由于北京市民所用蔬菜大部分还是依靠从外地供应,市场需求量巨大,这对于外地进京蔬菜是机遇,也在生产和运输的成本上带来了很大压力,菜品质量上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外地蔬菜进京是机遇也是挑战。
山东:支持寿光、兰陵、莘县等地打造蔬菜品牌
■报告点击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寿光、兰陵、莘县等地打造蔬菜品牌,推动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创新发展,编制枣庄石榴等乡土产业发展规划。
■个案助读
山东省寿光市“中国蔬菜之乡”,是设施蔬菜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目前,寿光蔬菜播种面积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从生产种植、流通买卖到输出蔬菜农业种植标准,寿光向我们展示了一条蔬菜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之路。
有关消息报道,寿光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达到178个,从事蔬菜育苗单位达485家,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2018年,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在寿光揭牌成立以来,启动了126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截至目前,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编制,6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据了解,寿光常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建设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导蔬菜生产,全国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围绕蔬菜产业发展需求,寿光融合最新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自动控制、智能监控等体系,打造全链条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开发党建引领、蔬菜种业、果菜品种权交易等14个模块,应用便携式移动监管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自动智能化和全产业链信息流闭环。
寿光以国有企业集团、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规划建设了一批大型蔬菜园区,全部实行生产标准、技术服务、生资供应、产品包装、品牌销售、质量检测“六统一”标准管理,走出了一条蔬菜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组建了全国首家蔬菜合作社联合会,创新构建起以合作社联合会为龙头、15家镇街合作社分会为骨干、124家潍坊市级以上示范社为支撑的高品质合作社架构,带动85%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彻底扭转了原来蔬菜生产“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
■记者评点
看寿光设施蔬菜发展,很具有典型意义。近年来,寿光以拓展创新“寿光模式”为引领,围绕构建“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的全产业链体系,实施“做强两端、提升中间、数字赋能”提升工程,加快实现寿光由传统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其独具自身特色的发展脉络,成为寿光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河南: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400万吨
■报告点击
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现代设施蔬菜专项方案,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400万吨,设施食用菌188万吨。
■个案助读
河南省“蔬菜种植第一大县”扶沟县,年播种蔬菜面积52万亩,从业人员13万人,年均产蔬菜370万吨,产值46.8亿元,年育苗量2000万株的现代化育苗工厂12家。
扶沟县结合蔬菜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扶沟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确立了“一园三区十小镇”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以中原菜博园为核心,县城西、东、北三个县级蔬菜产业集聚区为骨干,曹里黄瓜、汴岗辣椒等十个特色蔬菜生产集聚区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布局,力争实现“一乡一品”、集聚发展。
近年来,扶沟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全力推进“三链同构”,扎实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延伸产业链。制定出台了《扶沟县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政府协调金融机构对种植个体户和企业进行贷款扶持。在冷链物流上,共建成冷库147座,储藏能力1.8万吨,解决了鲜活农产品流通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二是提升价值链。大力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推进蔬菜从初级加工向精细化加工延伸,增加蔬菜瓜果的附加值,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畅通供应链。线下,依托全县65个交易市场、全国36家大型超市,推进生产基地与连锁超市、生鲜电商和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对接,实现了扶沟蔬菜北上南下、进京入海;线上,深化与国内电商平台合作,建设农产品线上展示销售中心。
■记者评点
扶沟县被誉为“中原菜篮子”,他们把小蔬菜做成了大产业,形成了模式齐全、技术领先、品种多样、市场广阔、效益良好的蔬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扶沟蔬菜北上南下、进京入海,出口海内外,让百姓通过蔬菜致富捧上了“金饭碗”。
河北:持续推进“河北净菜”进京
■报告点击
2024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实施奶业、蔬菜、中药材、中央厨房、精品肉类五大千亿级工程,持续推进“河北净菜”进京。
■个案助读
净菜到餐桌,不仅可以提高终端消费者的生活效率,节省时间,相较于毛菜来说还减少了20%废弃物,避免产生过多的城市生活垃圾。
河北省固安县与北京市大兴区接壤,立足都市农业,紧紧抓住首都圈3000万人这个大市场,以精品蔬菜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链条,贯穿育种、栽培、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冷链运输配送全过程,致力于形成环京1小时精品蔬菜供应链,建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环首都重要农产品保障基地。
通过新上净菜加工项目和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提升净菜产能,将都市厨房蔬菜处理环节前移到产地,实现净菜进京。目前,固安县累计培育净菜加工企业12家,年产净菜8万吨,建设预制菜加工企业15家,主要供应北京餐饮连锁企业、电商等。通过生产基地与北京签订长期供应协议,打通农商直供渠道,每年超过20万吨蔬菜以订单形式进入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团体食堂、电商平台。目前,河北已建立了117家京津“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与北京合作共建115家环京蔬菜基地,蔬菜加工企业达2171家,成为供应北京蔬菜市场的重要力量。
■记者评点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的高质量需求和时代节奏发展的需要,大城市对外来蔬菜的供应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河北净菜”进京,必将引来一波蔬菜行业的变革,因此蔬菜主产区的各地有关部门应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去考量,重视净菜规模化发展的未来工作,创新思维和方法,完善推进机制,大胆探索和实践,力争为净菜规模化进军大城市争得一席之地。
本报记者 侯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