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枞阳镇新丰村的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看着一个个紫红饱满的茄子喜笑颜开。工人们熟练地采摘、装箱、外运,一派忙碌的景象。“今年茄子品质比去年好,产量也高。”10年前,余青青还是广州这座大都市做讲师的都市女性,如今,长时间在田间地头与瓜果和泥土相伴下,虽然她的肤色被阳光染深了,但她的笑容却也更加灿烂。
余青青是新丰村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州打工,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让余青青过着轻松的职场生活。2014年,在外从事蔬菜生意多年的余正样夫妇看到蔬菜种植的商机,萌发了回乡种植蔬菜的想法。余正样夫妇希望女儿能回来帮自己。“父母为我们辛苦了半辈子,现在想回家做点他们想做的事,我肯定会支持,而且我也觉得现代农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便决定辞职回家跟爸妈一起干。”她说。
2014年,余青青返乡从事蔬菜种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为了一名乡村“新农人”。在村里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他们一家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搭好了20多个大棚,在当年底就种上了首批蔬菜。
如今,在父母的帮衬下,余青青把200多亩的蔬菜基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年能出产各种有机蔬菜一两千吨,其中辣椒、茄子、花椰菜等获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稳定供应安庆、铜陵等蔬菜批发市场和多家大型企业食堂,年销售额达到三四百万元,公司也发展成了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
“我家原是贫困户,自2016年来到蔬菜基地务工,一年也有两三万元收入,于2020年顺利脱贫。”村民唐真华开心地说。余青青告诉记者,在基地用工方面,他们一直都坚持困难户优先,在同等工作量上,付给困难户的工资要比其他工人每天多一二十元。目前,像唐真华这样长期在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曾经的5名贫困户都因此顺利脱贫,用工高峰期每天高达100多人。为了帮助其他农户发展,她还无偿为当地蔬菜种植户提供苗种和技术服务。
2018年11月,枞阳县启动实施六大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对生产有机蔬菜前景十分看好,一直想扩大生产但苦于缺少资金的余青青抢抓机遇,成功申报了设施蔬菜“万千工程”项目,每年以8%的分红分到各个村合作社。
“余青青聪明好学,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做起事情更是踏实勤恳,在自己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还不忘带动村民增加收入。近几年,她积极吸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80元-100元的工资,靠着这些收入,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吴神友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让余青青感触颇深也激动万分。她表示:“作为一名新农人,我要利用好当地的地理优势,继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