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连阴天气较多,棚室放风时间短,棚内湿度大,很容易造成细菌性病害的流行。近期,记者接到不少电话,不论是黄瓜,还是西红柿棚内,近期细菌性病害发生的较多。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多位菜农反映,棚内西红柿到了转色期,眼瞅着就要卖钱了,但几场连阴天后,西红柿烂果比较多。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西红柿细菌性溃疡、斑疹、茄果类细菌性软腐病等等,近期发生的都比较多,而且单纯喷药,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记者建议,应该多措并举,综合管理,预防细菌性病害的流行。
防治细菌性病害 第一要务先降湿
细菌性病害是喜湿病害,要预防细菌侵入植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棚内的湿度。
对于降湿,菜农都知道要多通风,但是通风的时间把握不好,降湿效果大大降低。例如,早上拉起覆盖物后,棚室内湿度很大,有些菜农选择在这个时候通风降湿,但此时棚内温度较低,通风起不到应有的降湿效果,反而会因为棚室温度降低而导致结露现象,增加棚室内湿度。因此,建议菜农早晨拉开覆盖物后,先不要着急拉开风口,待棚内温度有所提升后,先放一次小风,风口宽一般5厘米左右。其目的是放进二氧化碳,加强蔬菜的光合作用、排出湿气和有害气体。半小时后关闭通风口继续提温,然后再缓慢拉大风口通风,达到降湿的目的。下午,待温度降到25℃左右时关闭风口,在关闭通风口到放覆盖物这段时间,棚内湿度会有所升高,建议放覆盖物前半小时,再进行10-15分钟的通风,可有效降低夜间棚内湿度。
遇到低温天气,即使阴天也要拉开覆盖物进行通风散湿。此外,在操作行内铺设秸秆或稻草、稻壳等有机物进行吸湿,对降低棚内湿度,创造不利于细菌生存繁殖的环境,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整枝打杈有道道儿 避免细菌趁机侵染
随着棚室保温性能不断提高,棚内蔬菜生长速度快,茎秆含水量大,及时进行整枝打杈很重要。但是菜农在进行摘叶、落蔓、打杈、采摘等农事操作时,以及菜农在操作行间来回走动,不可避免会在蔬菜上留下伤口。而伤口多,露水多,让细菌侵染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菜农在进行上述管理时,一定要尽量减少伤口,防止细菌从“口”侵入。
一是农事操作选对时间。菜农进行农事操作时,选择连续晴好天气进行,留出促进伤口愈合的充足时间。同时要注意避开早上露水多,尚未干燥的时间段,避免细菌传播侵染。
二是整枝打杈留“尾巴”。在去掉侧枝、老叶、果穗的时候,可在基部或尾部保留一段,一般三四厘米即可。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消毒的刀片或剪刀隔断或剪断,保证伤口平整,利于快速愈合。
三是及时喷洒杀菌剂。农事操作完毕后,要及时喷洒杀菌剂,为植株覆盖一层“防护膜”,既促进伤口愈合,也避免细菌的侵入。例如喷洒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铜制剂等,重点喷洒茎秆及叶片,有了“防护膜”保护,伤口的愈合速度加快,降低了细菌侵染几率。此外,蔬菜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不良天气来临前,建议菜农注重喷施生物农药,如喷洒荧光假单胞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几丁聚糖等,对预防细菌性病害发生,也具有不错的效果。
培育好壮棵 抵抗细菌侵染
当植株叶片发黄,长势弱时,往往抗逆性较差,更容易被病原细菌侵染。因此,蔬菜生长过程中,菜农注重培育健壮植株,让植株茎秆粗壮,根系多而深扎,那么,这样的植株抵抗力强,即使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细菌也很难侵染。
培育壮棵,应从苗期就着手。例如,缓苗后合理浇水和划锄,引根下扎,促发毛细根。生长前期平衡植株生长,避免徒长,根据植株长势适当晚留果。进入开花坐果期合理留果,平衡用肥,并加强根叶养护等。通过不同时期的促壮措施,培育壮棵,提高茎秆表皮厚度,增强抗病性。
发病部位不同 防治用药不一样
目前,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可简单归纳为四大类。
抗生素类,如新植霉素、中生菌素等。该类药剂具有内吸性,被吸收后可杀灭植株体内的细菌,治疗效果较好。
铜制剂,无机铜有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有机铜有喹啉铜、络氨铜、琥胶肥酸铜等等。该类药剂利用铜离子的强氧化性使细菌菌体溶解,治疗效果好,病害发生后,可选择该类药剂。
唑类药剂,如叶枯唑、噻唑锌等,该类药剂内吸传导性强、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因是唑类药剂,可能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菜农在使用时注意不要过量。
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生物农药通过以菌抑菌达到预防细菌侵染的目的,在病害发生前预防时可用生物类农药。
叶片发病:当叶片发病或者果实初发病,可通过药剂喷施的方式来用药。治疗可选用噻菌铜、噻霉酮混配中生菌素;预防可喷洒中生菌素或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这种用药方式也适用于全棚预防用药。
茎秆发病:当茎秆发病,特别是茎秆腐烂型的细菌性病害,如软腐病,药剂喷施很难达到理想的药效。建议采用药剂涂抹的方式用药,先找到病变部位,用小刀刮去病部的腐烂部分,让病变部位全部裸露,然后用抗生素、铜制剂或其它治疗细菌的药剂调成糊状对病变部位进行涂抹,提高用药效果。
对于茎秆内部的病害,如细菌性髓部坏死,可采用药剂注射的办法,据发病程度,可适当纵剖部分茎秆,注意不要把茎秆弄断,让病变部位全部裸露后,用可杀得叁仟、喹啉铜等铜制剂配合中生菌素、新植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注射,因受髓腔影响,药剂注射茎秆时比较费时费工。
根部发病:发病部位在根部,如青枯病,受用药限制,可采用药剂灌根的方式用药。如春雷·王铜或硫酸铜·钙+叶枯唑或乙蒜素+噻霉酮灌根,每棵植株灌半斤左右。灌根后浇水时,每亩随水冲施微生物菌剂补菌。
本报记者 姜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