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未来一周,冷空气频繁,气温明显偏低,华北、东北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雪。
3月1日-2日,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内蒙古中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东部、华南等地气温下降4-6℃;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3月4日-5日,中东部大部地区自西向东有4—6℃降温,华北北部和西部、江南、华南等地降幅可达8-10℃;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北地区中南部、黄淮东部、江汉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信息来源:中国天气网
预计未来一周,天气以晴朗为主。白天最高温度16℃,夜间最低-4℃。3月4日、5日有雨雪天气。
信息来源:山东省寿光市气象局
春节前后,蔬菜价格高,大部分蔬菜留瓜较多。近段时间,记者在转棚过程中,发现各类蔬菜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黄叶现象。针对此,菜农们非常着急,询问记者有没有一种药剂,喷上之后能迅速将叶片转为绿色,但这是不现实的。棚内蔬菜出现了问题,首先要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再去补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黄叶现象普遍 原因有四点
不论是黄瓜、甜瓜,还是西红柿、茄子、辣椒,近段时间黄叶现象非常普遍,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表现症状一样,但原因却不相同。记者分析,导致黄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不均衡。
天气转暖后,气温快速回升,但地温回升速度较慢,于是地上部茎叶快速生长,地下部根系生长缓慢(正处于新老更替阶段),两者生长不平衡。有经验的菜农会发现,近段时期植株冒的新杈明显增多,新杈越多,其生长所需的矿质养分也就越多,但是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仍处于冬季低温水平,吸收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养分供应不足,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营养难以满足整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出现营养不良,表现出黄叶现象。
2.营养器官之间养分争夺严重。
气温回升后,主枝冒出的新杈增多,尤其是生长点部位,少则三个新杈,多则五六个,主枝中下部也均有新杈冒出,这些新生的营养器官生长较快,养分争夺剧烈。而植株根系本来吸收的矿质养分就极为有限,被过多的营养器官相互争夺后,最终被分配到新杈叶片的养分就更少了,必然会出现黄叶现象。
3.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养分争夺严重。
当前一大茬彩椒、越冬茬茄子进入生长中后期,植株陆续表现出早衰症状,不少菜农见杈就留,见花就点,尽量多结果,提高产量。可是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养分争夺加剧。点花的作用是促进坐果,同时促使有机营养集中流向果实,而当前时期植株整体制造的有机营养不足,勉强或不足以维持正常生长,过量点花留果后,养分被迫流向果实,导致营养器官“饥饿”生长,植株长势越来越弱,上下黄叶就在所难免。
4.土壤透气透水性差,新根萌发异常艰难。
在一些茄子棚、彩椒棚,记者看到全棚覆盖黑色地膜,且地膜紧贴地面,脚踩在操作行土壤上,可明显感觉到土壤黏重。试问,在这种环境下,土壤深层的毛细根能顺利生长吗?根系吸收养分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这部分能量是通过根系呼吸作用产生的,全膜覆盖地面,且地膜紧贴地表,那么,根系呼吸所需的氧气从何而来?此外,天气转暖后,晴天中午棚内温度升高,黑地膜可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地表附近土壤快速升温,在高温、缺氧、不透水的情况下,地表毛细根就容易被捂坏了。根系生长不良,养分吸收受阻,从而引发后续的一系列营养不良症状,也就出现了各种黄叶情况。
找准病因 综合防治是关键
首先,改善土壤条件,创造适宜根系生长的优良环境,促进新根快速萌发。记者建议,菜农应撤除操作行内的地膜,同时用铁丝撑起种植行内的地膜呈拱形;然后稍微掀起地膜,划锄,犁破土壤板结层,使表层土壤变疏松,增加透气透水性;同时,配合冲施生物菌肥、鱼蛋白等。
其次,适当打杈,合理留果。以长茄为例,长茄是两根结果主枝,每根主枝留上、中、下三层果,每层果上留一个待摘的茄子、一个已经点花的小茄子,还有一个选好的新杈。进入结果中后期,每层果留一个待摘茄子,再只留已经点花的小茄子或不点花只留一个健壮新杈。在疏杈时要注意,尽量选留短粗新杈,长度不超过10厘米,疏除偏细长的,按菜农的话说就是“短粗杈有劲儿,长出来的茄子商品性好”。
再次,上喷下灌,养根护叶。菜农可使用生根类产品单棵灌根,促进毛细根快速生长,恢复根系活力;上喷施叶面肥,补充各种中微量元素,可短期内缓解黄叶问题。
最后,病害早预防。植株黄叶,抗病能力必然下降,若不提早预防,病菌就会趁机侵染,引发各种侵染性病害。因此,近期应加强棚室环境调控,合理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并且定期喷施百菌清、扑海因、中生菌素等药剂,抑制病害发生。
本报记者 姜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