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岁的肖树森是山东潍坊市寿光古城街道杨家庄人,从2012年应聘到外地做技术员,直到现在已有10多年时间。做棚室种植技术多年的肖树森,种过很多种蔬菜,种植技术过硬。老肖头脑灵活,善于钻研,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不仅植保、温室调控等技术水平高,尤其擅长棚室水肥一体化控制技术,在园区工作期间干得有声有色。
前几年,老肖在江苏绿港聊城茌平园区工作过,这个园区占地200亩,建有玻璃温室,高温大棚和拱棚,园内种植了番茄、小黄瓜、草莓等作物,工作期间老肖担任种植场长,负责园区内所有棚内作物的种植技术,他工作认真,做事严谨,每天骑电动车挨个棚对棚内棚外的作物种植情况及设施都要仔细巡查好几遍,不放过角角落落,做到事无巨细。
在外工作多年,老肖经历过的事儿真不少。他告诉记者:“外地部分园区棚室建设粗糙,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有的棚体厚度、高度、保温被等的建设和用材随意,保温效果差;有的园区棚膜不烂不更换,存在滴水、透光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棚内作物正常生长;有的排水、棚室通风等设施不到位,雨季排水困难棚内蔬菜面临水淹问题;有的供水供肥设施差,池塘水混浊,需要先用过滤网过滤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一考验着技术员的‘本事’,管理上一旦松懈就容易出大问题。作为技术员,不光是要搞好种植技术,更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因势利导,提前防范防患于未然,帮助园区规避各种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
江西宜春园区种植的软皮辣椒皮薄,香辣味浓郁无残渣,口感好,价格高的时候每斤卖到六七元。这种辣椒一般在2月底种植,4月中旬上市,6月中旬以后随着温度升高辣椒品质下降,价格下滑,7月份拔园。为了确保辣椒早上市,肖树森采取了三项措施,使辣椒提前了半个月上市,亩产近六千斤。他的办法是:一是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确保底肥营养供应;二是辣椒定植后设置小拱棚保温;三是采用水肥一体技术,测土施肥,确保植株各个生长期的营养充足供应。经他技术管理出的辣椒不仅提前上市,而且品质好、产量高,卖出了当时市场最高价,赢得了园区老板的称赞和认可。
“作为一名技术员,只有不断地学习并与时俱进,才能为现代化园区的发展增添力量。”肖树森说,随着全国各地园区运营的不断完善,大棚温室越来越大型化、先进化,这就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更加先进的设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作为一名技术员,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尤其在水肥一体化的路上,他一直在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我、丰富自我,并不断地应用于生产。随着现代化新型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相信技术型人才的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
本报记者 程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