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界气温回升较快。晴好天气,大棚内短时间内就升高至30℃甚至以上,白天棚体储热也会让棚内夜间温度偏高,上半夜时常保持在20℃左右,这样高的温度,让棚内蔬菜生长异常。记者在转棚过程中,发现不少苗期蔬菜出现了旺长,结果期蔬菜花芽分化不良、花小而少,形成的果实畸形、小或者空心的情况。对此,记者建议:随着外界温度升高,棚室管理需要改变。
预计未来一周,江南华南降水增多,大部地区气温升高。
4月1日-3日,中东部大部地区将自西向东有一次降温降水过程,大部地区有4℃-6℃,内蒙古中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及华北、东北等地局地降温有8℃-10℃;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汉、江淮及其以南地区有小到中雨。
信息来源:中国天气网
预计未来一周,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气温全线回升,白天最高气温28℃,夜间最低4℃。
信息来源:山东省寿光市气象局
合理分次放风 防止夜间温度过高
冬季棚室环境条件以低温、寡照、高湿为主,因此冬季以保温、增光为主。但随着天气转暖,气温提升,光照加强,棚室环境随之变化,逐步由单一保温进入控温阶段。
严控夜温。随着外界温度升高,棚内白天和夜间温度迅速提高,加之棚室覆盖物未撤掉之前,保温性较强,容易出现夜间温度较高的情况,使得呼吸作用增强,植株易出现徒长,膨果慢,生理性问题多发。建议菜农在放风上下功夫。
白天可提前分次通风,待温度上升至30℃时,开始敞小风口通风,然后逐渐拉大通风口,茄果类蔬菜棚内温度保持在28-30℃,瓜类蔬菜保持在30-32℃。保证下半夜温度在15-17℃时,下午晚关闭风口或者不关闭风口。而当前夜温仍在10℃以下,还需要下放保温被来保温,但下放时间需要随时调整。晴好天气,应在棚内温度下降至17-18℃时,再下放保温被。当前,经验菜农将保温被的下放时间调至晚饭后,且风口保持敞口着,当然这需要结合各地实际天气及棚室保温情况。
及时撤掉反光膜。棚内光照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应及时将反光膜撤去,以免光照经反光膜反射到果实上,导致蔬菜出现日灼现象。而随着天气转暖,大棚后墙储热过多,还会造成夜温过高,植株营养消耗较大。在此,建议菜农在大棚后墙种植瓜类、豆类等蔓生蔬菜,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大棚空间,提高种植效益,又可降低后墙的储热能力,避免夜温过高。
蒸腾作用加强 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随着天气转暖,棚温升高,地温提升,植株的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菜农朋友加强肥水管理,既要养根促根,又要增加营养供应,提高产量。进入春季后,肥水管理应该及时调整。
天气转暖后,蔬菜需水量大增,要注意及时浇水,根据土壤墒情,缩短间隔期,及时浇水。在浇水时,为了保证蔬菜营养供应,及时冲施肥料,可选择大量元素水溶肥+生根养根的肥料,既保证根系养分供应,又能提供作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浇水次数增多,有的菜农为了节省成本,在冲肥时不再重视养根护根肥料的补充,这种做法欠妥。春季棵子长得快,根系养护同样重要,如果根系生长跟不上,无法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营养供应植株和果实生长。
棵子长得快 整枝打杈方式要跟上
天气转暖后,蔬菜植株生长加快,蔬菜枝叶茂密,使得株行间通风透光性降低,尤其是植株下部易形成郁闭的小环境,影响果实上色,容易加重病害发生。因此,要及时做好整枝打杈的工作。
黄瓜、丝瓜等葫芦科蔬菜,要及时摘叶并落蔓。对于黄瓜、丝瓜下部早已老化的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光合速率下降。一旦落蔓后,上部叶片降到下面,造成上下部叶片重叠,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甚至还不足以满足其自身需要。因此,落蔓前要先将下部老叶摘除,待伤口干燥后再进行落蔓。当然也可与落蔓同时进行,单棵先摘叶,后落蔓。
茄果类中的尖椒和圆椒,每次摘椒后都要将无效的结果枝、内膛枝及时疏除。去除内膛枝叶,目的是避免植株间郁闭,增强通风透光性,同时利于果实转色成熟。植株外侧枝叶所处空间大,采光好,长势强,外侧产生的侧枝可作为结果枝培养。而对于一大茬彩椒,要及时变四主枝结果为二、三主枝结果,即将椒棵上的弱枝、无花果的空枝及早摘除,一方面减少了植株的营养消耗;另一方面能改善株行间通风透光。到了植株中后期,即便四主枝长势相等,也要为保持植株长势而摘除其中的1—2个主枝。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枝打杈后,当天最好喷洒一遍保护性的药剂,如百菌清+中生菌素,防止细菌性病害从摘叶的伤口处侵染,造成细菌性病害的流行。
环境变化大 防治病虫害侧重点有变
进入春季后,病虫害也将有所改变,冬季发生严重的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等有所减轻。春季忽干忽湿的棚室环境,非常利于蔬菜霜霉病、靶斑病、白粉病、细菌性病害发生,下一步光照更强,脐腐病和日灼病也会有发生,要提早预防。
白粉病对硫制剂敏感,防治药剂以甲基硫菌灵等为主,也可用世高、阿米妙收等。细菌性病害易造成茎秆、果实腐烂,有恶臭味,防治药剂以铜制剂、抗生素等为主。
随着天气转暖,虫害成为蔬菜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菜农要注意早发现,早预防。棚室中越冬的害虫较多,白粉虱、螨虫、蓟马这三大害虫仍然会高发。在以后的管理中,放风口处设置好防虫网,棚内挂好粘虫板,定期喷洒防虫的药剂。
本报首席记者 姜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