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发展迅猛,全国各地对蔬菜种苗的需求量剧增。而当前的工厂化育苗模式大大提升了种苗标准化、商品化的水平,给广大的农户提供了很多便利,几乎所有的蔬菜品类都可以从苗场购买现成种苗。这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种苗的成活率,也大大提升了农户的生产效率。可谓一举多得,各方欢喜。然而,由于成千上万的苗场多如牛毛,种质资源和育苗技术参差不齐,导致种苗性状不稳,表现差异大;以次充好,傍着名牌种苗滥竽充数;偷梁换柱,“挂着羊头卖狗肉”;育苗企业实力差距大,有的出了问题就跑路,造成农户维权无门……
眼下,又到越夏茬种苗订购的旺季,农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避开哪些陷阱?怎样提高辨别优劣种苗的能力?为此,记者总结整理了本报经典种苗维权案例,提醒广大农户朋友们绕开“大坑”,练就“火眼金睛”,买到优质种苗。
还敢在微信上“口头”买苗?出了问题没人管
【事例回顾】
为方便交流信息,每位菜农的微信上都加入了不少微信群。不少商家和个人也看准商机,建立了微信群宣传自己的商品。菜农王师傅在某个微信群内发布了一条茄子种苗的求购信息,很快就得到了微友的回复。“我前脚刚发完求购消息,一位微友私聊我,说他朋友的苗场正好有这样的苗子,并承诺第二天就可以把苗子送来。”王师傅随即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地址留给对方,并微信支付了1480元购苗款。
随后,王师傅和妻子就将2300棵茄子苗定植到了棚内。“过了一周,我发现有少数茄子苗出现了萎蔫、死棵的情况。”王师傅绍,接下来,黑心死棵的茄子苗越来越多,他们夫妇俩每天都在补苗,棚室茄子苗整体长势参差不齐。发现死棵问题难以控制,王师傅赶紧联系帮忙订苗的微友。但此时微友已经把他拉黑,消失在了网络的那头。
【记者提醒】
每年《北方蔬菜报》都会接到不少类似的投诉电话,且多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以外种植户为主。他们当地苗场数量相对较少,出苗量和培育品种难以满足当地种植户的要求。而微信上的种苗信息交流群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种植户选购新品种,临时找苗子或是想尝试新品种的种植户是微信群内购买种苗的主力军。记者在此提醒种植户朋友,微信上买种苗需谨慎,一定要进行确认和核实,必要时要留下对方的有效身份信息,切勿口头转账买苗。
小心身边的“万能”业务员
【事例回顾】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洛城街道苏女士向本报维权热线打来求助电话表示,她棚内的大棚圆椒悉数上病毒,结出的果实畸形,既没产量也没品质。而当记者联系到出售问题茄苗的育苗场时,苗场负责人却表示,苗场根本没有这个业务员。
【记者提醒】
当前工厂化育苗的运行模式,苗场业务员的流动性非常大,他们今年在这个苗场跑业务,明年跑到别的苗场,甚至一名业务员为多家苗场跑业务的情况也很常见。部分小育苗场尤其是新建苗场,大都没有自己的成熟品种,养着固定的业务员成本很高,订单也不够稳定,于是很多育苗场干脆不找固定业务员,而是育出苗子来后直接低价交给个人业务员。这样的模式,虽然使育苗场节省了成本,业务员增加了收入,但是,由此催生出了一些专门以倒卖苗子为业的“万能”业务员。他们往往业务范围广,关系渠道多,“没有弄不来的苗子”。他们一般先到菜农处拿下订单,然后再选择便宜的苗场进苗,更有甚者,为了得到购苗提成,这些业务员会拿着“李鬼”充“李逵”,欺骗种植户。
此外,为了迅速打开市场,苗场在寻找终端代理时,也会从村里找一个有威望、号召力强的人。这些人在村里开展业务时,也会先从熟人、亲戚入手展开动员工作。而有的熟人都是托儿,一味吆喝品种好,种苗质量高。孰不知,他根本不管苗子的来源和质量。
记者在此提醒,购苗还要认准源头,核实育苗的苗场信息是最重要的。正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遇到点小问题,找到源头往往就“事半功倍”。同时,要找正规的大型苗场对接购苗,即使从业务员手中购苗,也要通过业务员向苗场核实,并索要购苗发票或者合同。
购苗没合同口头“承诺”难维权
【事例回顾】
“我棚里定植的品种明明是黄线椒,可如今结出的果实却是五花八门,有黄线椒、绿线椒还有‘辣妹子’、‘杭椒’,简直一个椒类大杂烩。因品种杂乱,植株长势高矮不齐,无法统一管理和销售,严重影响了整茬收益。”种植户安师傅投诉,他种植的黄线椒品种出现了问题,结出的果实品类混乱,难以销售,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得知自己种的线椒品种不纯,安师傅当即联系订苗经销商,可左等右盼,对方迟迟不给处理意见。期间,安师傅曾去对方的门店讨要说法,但经销商却以去外地出差为由,闭门不见。考虑到当初是口头订苗,没有合同保障,也没有收款收据,安师傅更加坐立难安。后经本报记者反复协商,菜农终获3500元补偿金。经过此次事件,安师傅表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订苗一定要签购苗合同。
【记者提醒】
记者采访时就遇到很多类似案例,菜农临时买苗,业务员七拼八凑送来苗子,本来种下的大黄瓜,进入结果期后,大、小黄瓜都存在。不同的蔬菜品种,不同的果形、颜色,给蔬菜管理、销售都带来极大的障碍,严重影响蔬菜效益。菜农一旦发现苗子存在异常,往往找不到真正的种苗来源,手头上又无凭无据。即使通过中介找到苗场后,也多会遇到推诿责任的情况,最终责任难以判断,不了了之。
所以,菜农购买种苗时,一定要养成提前预定,索要种苗合同的习惯。同时,必须要求种苗合同内容清晰完整,如公司名称、种苗品种、数量、价格、负责人签字或者公司盖章等。
本报记者 隋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