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2023年第10号国家标准公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生鲜食用农产品》(GB43284-2023)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该标准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销售包装重量的生鲜食用农产品设置了包装空隙率上限;并规定蔬菜(包含食用菌)和蛋不超过3层包装,水果、畜禽肉、水产品不超过4层包装。
该标准由农业农村部组织起草,将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标准明确了蔬菜(含食用菌)、水果、畜禽肉、水产品和蛋等五大类生鲜食用农产品是否过度包装的技术指标和判定方法。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三方面,首先,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销售包装重量的生鲜食用农产品设置了10%—25%包装空隙率上限。其次,规定蔬菜(包含食用菌)和蛋不超过3层包装,水果、畜禽肉、水产品不超过4层包装。同时,明确生鲜食用农产品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的比率不超过20%,对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草莓、樱桃、杨梅、枇杷、畜禽肉、水产品和蛋加严至不超过15%。
为避免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或产生新的资源浪费,该标准设置了6个月的实施过渡期,并规定“实施之日前生产或进口的生鲜食用农产品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实施后,生产经营主体应按照该标准要求,对生鲜食用农产品销售包装进行合规性设计。
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显示,有80.7%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在买到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中,有71.3%的人认为自己受到欺骗。可见,过度包装令人厌恶,并不能因此增加商品的竞争力。过度包装除了让消费者花冤枉钱,还浪费资源、不利于环保。据央视财经采访报道,有数据显示,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