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4年06月07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7版:人文故事

一天卖20万棵这个山东农民把菜卖到了迪拜

一个农民白手起家将菜卖到了迪拜,还靠着种菜成为了亿万富翁?电视剧可能都不敢这么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夸张”的故事竟然真的是现实。

他叫马铁民,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莱西。从大学毕业之后他很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外资蔬菜企业,在这里工作的两年成为了马铁民选择成为农民的一个重要契机。当时外资企业的运行模式是给农户提供种子以及一系列的种植标准,如果验收合格,那么就进行回收出口。但不少农户认为企业的标准化太费事了,理解不了为什么种地还要设立那么多条条框框。就好比说,家畜的排泄物一直都是农户给蔬菜提供有机生物肥的主要来源,农户们认为这对种植的蔬菜非常有利,但是企业却不这样认为,企业认为没有经过处理的农家肥很可能会给蔬菜带来致病菌以及重金属,这让许多农户不理解。因此,许多农户都会玩一手“灯下黑”,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苦苦支撑了两年的公司终于关了。

这次失业让马铁民思考起了公司经营失败的原因,马铁民认为,想要和农民一起做农业,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取得农民的信任,让农民真正理解什么是标准化,为什么要标准化。

想得久了,马铁民竟然开始决定创业,他要去当一个农民,种菜!这个决定着实让不少人惊掉下巴,一个高材生竟然去当农民,怎么这么想不开?但是马铁民却说:“我读书,是为了做一个农民。”

口号喊得好,但资金从何而来?为了创业,马铁民不仅卖掉了自己的婚房,还借了40万元,这才包下了260亩地。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马铁民吸取公司失败的教训,不采用农户分散自种的模式,而是将土地归拢起来全部种结球生菜、青刀豆等蔬菜,并且用国际高标准种植。

种植过程还算顺利,但是到了收获的季节,马铁民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原来收获之时恰好赶上了非典,之前的客户一个都没来。为了回本,马铁民只能把菜拉出去到市场上卖,但是根本不受欢迎,因为当时的人们基本都没接触过高标准种植的概念。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马铁民万念俱灰的时候,老同事宋刚带来了一线生机。宋刚是肯德基的生菜采购员,这恰好就能够解决马铁民的燃眉之急。但是肯德基对于生菜的验收标准十分严苛,不过好在马铁民一直都坚持高标准种植,他的生菜顺利地通过了验收。

这次合作让马铁民收获了第一桶金,同时也让马铁民意识到,如果能够拿下肯德基的生菜供应权,那么一定会为自己带来巨大收益。想要拿下肯德基,需要解决供应商不能够全年供应的痛点,于是马铁民决定利用全国各地不同气候条件收货时期不同的特点,将种植园复制到全国各地。

马铁民开始到河北、福建等地建立基地,没过几年,马铁民的种植基地就遍布全国十二处,然而马铁民的种植基地成立过程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由于生菜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为了获取水源,马铁民开始在内蒙古种植基地打井,但是打了几次全部宣告失败。再没有水,生菜可能就要打水漂了。

其实这个时候还不算是绝路,因为距离基地两公里外的地方有一个挑水的地方,但是想要保证供水量,需要许多工人帮助挑水,一天工人的总工资就达到了4000元。

如此天价,马铁民被逼到了

绝路。这种情况下,马铁民只好回到老家寻求父母支援,最终获得了40万元。最后通过工人的夜以继日的挑水,终于解决了干旱难题。

在种植生菜过程中,马铁民坚持标准化,在育苗、生长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控制。靠着标准化,马铁民很快在行业内有了名声,源源不断地采购商涌进了马铁民的种植基地。凭借“全程控制、安全追溯、国际标准”三大优势拿下了肯德基以及必胜客等世界五百强的客户。

马铁民随即成立了浩丰食品有限公司,企业年收入达10亿元。现如今马铁民的生菜销往了加拿大、迪拜等地。并且做到了种植技术研发水平、年出口量全国第一的成绩,一天就能卖20万棵生菜。

谈及马铁民,现在别人都叫他生菜大王。

本报综合报道

2024-06-07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16460.html 1 一天卖20万棵这个山东农民把菜卖到了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