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4年06月07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6版:土壤与科学

酸性土壤危害大合理用肥巧缓解

北方地区的大棚土壤多为中性或微碱性,但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有的棚室土壤却越来越“酸”了。究其原因,与菜农施用生理酸性肥料过多有很大关系,如施用氯化钾、硫酸钾、硫酸氨等肥料,加之棚室密闭的小环境,雨水淋溶少,耕层土壤酸根离子积累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了土壤呈酸性。那么,面对出现酸化的土壤,菜农应该如何改良呢?

酸性土壤的危害

每种作物都有其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大多数作物以微酸至微碱性为宜。若土壤酸性过强,会对蔬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不利影响。总的来说,酸性土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抑制有益微生物生长和活动。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天然“培养基”。微生物作为土壤生命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作物安全、土壤生态系统变化、污染物转化、甚至气候变化等,均有很大影响,也是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之一。想要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保持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很重要。数据表明,在土质肥沃、疏松透气、pH值中性的土壤中,微生物更为活跃,每克土壤中微生物量可达到几亿到几十亿个;而酸性土壤或砂土等较为贫瘠的土壤,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则仅含十万个左右,差别较大。

特别是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过酸的土壤环境不适宜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有害病菌、病虫,尤其是根结线虫,更喜欢酸性的土壤环境,因此,酸性土壤更容易滋生病菌,而后首先侵染土壤中的作物根系,导致根系受伤,植株抗逆性下降,最终造成作物病虫害流行和蔓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药用量和用药频率,既提高了成本投入,又降低了蔬菜产量和品质。

造成矿质元素固定。

土壤酸化后,会影响肥料的有效性,造成矿质元素固定,蔬菜生长期间难以吸收足够的营养元素,于是植株就会表现出缺素症或其他生理性问题。例如,当土壤pH值低于6.0时,土壤中的磷会变成磷酸铁铝而固定,并且磷的固定率会随着pH值的降低而直线上升,由于磷被固定,其有效利用率大大降低,导致菜农频频补充磷肥后,蔬菜仍缺磷。同时,土壤中的其他大量元素,如速效氮、有效钾的含量也会降低,而且还会抑制根系对土壤交换钙、交换镁地吸收利用。此外,土壤酸化除了影响大中量元素的有效性,还会影响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像蔬菜开花前后需求量较大的硼元素,在PH值4.5—6.5的范围内,有效性低,很难被蔬菜吸收。

易产生有毒物质。

为提高蔬菜产量,获取高效益,蔬菜生长期间菜农需要不断施用化学肥料以及喷洒化学药剂,由于肥料和农药并不能完全被植株吸收,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中就会残留大量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当土壤出现酸化后,流失到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大部分被固定,如土壤中铝、锰等含量高时,很容易使作物根系形成黑白相间的毛刷状根,时间久了根系就会中毒、死亡。在酸性土壤中,铬、汞等重金属活性增加,被作物吸收之后,会对果实品质及安全产生危害。

酸性土壤改良措施

我国长江以南多以酸性和中性土壤为主,而江北地区保护地蔬菜的土壤在长期偏施生理酸性肥料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土壤出现酸化的情况。所以对于造成酸化的不同原因,要采取不同的办法。

一是施用化学碱性肥料或生理碱性肥料。

对于南方天然的酸性土壤,要坚持施用化学碱性肥料或生理碱性肥料。例如生石灰,生石灰施入土壤中可中和酸性,提高土壤pH值,直接改良土壤的酸化状况,并且能为蔬菜补充大量的钙。资料显示,酸性不同的土壤生石灰用量不一样:PH值为5.0-5.5的土壤,每亩用量130千克左右;PH值为5.5-6的土壤,每亩用量65千克左右;pH值6.0-6.4的土壤,每亩用量30千克左右。撒完石灰以后,使用旋耕机细致翻地,使石灰和土壤充分混合。

二是施用硅钙镁肥、钙镁磷肥。

深翻整地时,可均匀施用硅钙镁类矿物肥70-100千克,补充硅钙镁,将酸性土壤逐渐调理至弱酸性,直至中性。当然,也可以使用磷酸氢钙(俗称白肥)来改良酸性土壤。磷酸氢钙是一种生理碱性肥料,用于南方酸性土壤效果更好。

三是停止使用生理酸性肥料。

对于北方保护地蔬菜栽培中出现酸化的土壤,除了施用上述肥料,还要通过停止使用生理酸性肥料促进土壤酸碱度恢复。同时,底肥中还要增施有机质含量高的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促成更多的团粒结构,也利于提高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偏酸的土壤。

四是种植耐酸作物。酸性或强酸性土壤,可以通过种植耐酸或抗酸作物,例如油菜、红薯、绿豆等,也可与耐酸或抗酸作物轮作,逐渐调理偏酸土壤,提高土壤酸碱性。

本报记者 果志华

2024-06-07 果志华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16479.html 1 酸性土壤危害大合理用肥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