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综合报道
从梳着两条辫子的大姑娘开始,我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培育西瓜和哈密瓜……直到今天已是年近古稀的老太太。一年四季瓜棚曾是我的家。人们说,我心里只有瓜,瓜是我的孩子……是啊,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吴明珠
中国2元一斤的西瓜,在日本要5800日元一个,折合人民币接近300元;在韩国更是有西瓜标价2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近1040元。因此,在中国做个吃瓜群众,是很幸福的事。中国人能够圆“吃瓜自由”梦,多亏了这位中国的“瓜奶奶”
——吴明珠。
2024年7月16日,9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再次来到她曾经奋斗过的新疆吐鲁番市,并吃了甜甜的西瓜。这条消息很快冲上了热搜。吴明珠为何受到公众关注,让我们一起看看她的传奇人生。
她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同学
1930年,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一个教育世家。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家人迁居重庆,读完小学、中学。1950年,吴明珠考入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科园艺系,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她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农学院同级校友,两个人一人选择了水稻,另一个选择了种瓜。他们走出大学校门,迈向自己的田野,实现了让国人吃饱饭、吃甜瓜的梦想。
她和那个年代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有着为人民做实事的远大抱负。当时的西瓜种子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就使国内非常被动。为了实现吃瓜自由,吴明珠主动辞掉北京的工作,不顾家人反对,主动请缨前往环境最恶劣的新疆吐鲁番。1955年11月,吴明珠坐上了去新疆的大卡车,命运也从那个时候发生了转折。
新疆瓜类众多,且香甜可口,但吴明珠发现这里的瓜在天然优势下产量不高,就连口感也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依靠传统种植技术,产量、品质都有很大提升空间。经过多次考察,她认定吐鲁番鄯善县盆地是培育瓜种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在鄯善县开展园艺工作。
吴明珠说:“想要改变瓜的品质,就必须从培育新瓜种入手,当务之急就是要收集大量瓜果,从中筛选出优质瓜种。”吐鲁番有“火洲”之称,夏季气温超过40摄氏度是常态。这样的高温和高强度的农活,对年吴明珠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她知道在基层要当好技术员,就得什么农活都要学会干,硬是把自己磨练成了一个在高温天气下仍能干农活的“农民”。在吐鲁番,和吴明珠打过交道的人回忆道:“能吃苦,老乡都挺喜欢她,但大家不知道这个从首都机关下来的女大学生会留多久。”为了调查、收集品种资源,吴明珠带着几个工作人员,顶着烈日风沙,带着水、盐、馕走遍了鄯善、吐鲁番、托克逊的300多个生产队,收集筛选出了100多份材料,花了3年时间,最终收集了44个甜瓜品种,给吐鲁番的甜瓜建立了档案,而这仅仅是培育甜瓜的第一步。老乡们被吴明珠的坚韧打动,给她取了一个维族名字—阿依木汗(意为月亮姑娘),夸她意志像钢铁一样坚强,干活像公鸡羽毛一样漂亮。
她的亲生儿女却叫“远方的妈妈”
成功的背后,是对家人的亏欠。吴明珠的先生杨其祐是袁隆平院士的同班同学,师从小麦专家蔡旭。他虽然知道新疆种不出小麦,但为了支持爱人的梦想,研究生毕业之后也义无反顾的来到了新疆,成了鄯善农技站第一位研究生。1958年春节,两人借了一间房屋,借了窗帘、桌布结婚了。
1959年吴明珠的长子杨夏出生。为了祖国的瓜果大业,也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她将3个月大的孩子交给母亲带回南京。之后,她更加努力工作,先后用了上万根蜡烛,整理哈密瓜资料500多万字。1965年,女儿杨准在南京出生。放心不下实验,她坐完月子之后,将孩子托付给了哥哥嫂嫂,又一次返回了鄯善,一走就是6年。以至于孩子们小时候都把舅舅、舅妈叫爸爸妈妈,把吴明珠叫“远方的妈妈”。在儿女的眼中,她是个杰出的科学家,是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也是自己童年很少出现过的远方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成长,吴明珠亏欠表示:“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但为了祖国的事业,她放弃了家庭,毅然走到最偏远的地方。
她为一个承诺坚守了一辈子
为了一个承诺,吴明珠一做就是一辈子,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为人民选育优质瓜果。想要培育出最优良的品种,最重要的就是杂交,只有取其优点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这个过程却是极其漫长且未知的,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学识渊博的杨其佑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总是借助专业知识为爱人提供可行性建议,吴明珠终于在无数次系统培育中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和小青皮等优良品种。
1973年,吴明珠带领团队南下,到海南岛开辟“南繁北育”基地。利用海南冬天的光热条件对育种材料进行繁殖,再对后代进行加压筛选,寻找适应性广的材料,提高育种效果。于是,他们春天到新疆选育瓜种,冬天再到海南岛,如此循坏往复。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吴明珠成功育成的甜瓜品种有:红8501、红甘露、红芙蓉、黄醉仙。成功育成的西瓜品种包括:新优3号、新优8号、新优9号、新优10号、新优11号。这二十多年里,吴明珠把许多甜瓜和西瓜品种传播到南方各地,使很多瓜农增产增收。其中新优3号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西瓜8424,它的亲本选育是在我国西瓜作物上最早采用远生态、远地域、多亲复合杂交、回交手段,并将常规育种和诱变育种相结合,大幅度提高亲本自交亲和力和杂交组配力而获得,这在国内外研究中都属先例。自1989年应用开始,因品质佳、售价高,当年亩产最高超过2000元。到2007年,累计种植面积342.94万亩,产生经济效益148.46亿元,新增经济效益72.02亿元。此外,在山东、广西、安徽、湖南等地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几年来新增纯收入共计476238万元。8424西瓜凭借优秀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推动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她用60多年培育了30多个瓜种
“红心脆、小青皮、香妃蜜瓜、香梨黄、皇后蜜瓜、黑眉毛、绿宝石瓜、麒麟瓜、西瓜中的8424……”这些耳熟能详的瓜类品种,不仅让人们吃到了瓜,而且感受到了吴明珠的艰辛付出。
培育一个瓜的品种往往需要8到10年,其育种工作既枯燥又漫长,因此许多科学家一生只能培育几个品种,而吴明珠却在60多年间主持选育经省级品种审定或认定的甜瓜、西瓜品种30多个。1995年,吴明珠带领团队选育的甜瓜、西瓜实现了一年三季,培育的甜瓜早、中、晚熟系列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覆盖新疆主要商品瓜产区的80%,在吐鲁番、鄯善县等地涌现出一批甜瓜致富村。
“为新疆及全国的甜瓜、西瓜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西部瓜王”;收集整理了新疆甜瓜地方品种,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荐吴明珠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材料上写的。1999年,吴明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她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应用远生态、远地域、多亲复合杂交等常规育种,与现代辐照育种、航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技术结合,构建了国内领先的西瓜和甜瓜育种技术平台。在世界上首先转育成功单性花率100%的哈密瓜型自交系,并建立起无土栽培体系,使哈密瓜摆脱气候、地域和季节限制,成功“南移东进”,种植区域扩展到海南、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区。
她带领瓜农致富,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瓜的香甜。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吃掉了世界上70%的西瓜。中国2018年的西瓜总产量达7924万吨,比起排行第二名的土耳其的产量高出了整整20.17倍,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数据表明,中国种出了全世界70%的甜瓜,几乎全部自产自销。因此,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吴明珠曾说:“如果我育瓜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早成富翁了。只为个人而奋斗,不会走得太远。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一致时,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才会有动力。”
70多岁时,吴明珠还在和时间赛跑。夏秋在新疆,冬季到海南,天天在瓜地做试验,别人眼里单调艰苦的育种工作在她眼里是莫大的享受。2009年,吴明珠担任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直到2017年,87岁高龄的吴明珠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了工作。
60多年来,吴明珠将培育的30多个瓜种献给了人民,将中国特色的甜瓜和完整的育种创新体系推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