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无色地膜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地膜,多采用高压聚乙烯树脂吹制而成。厚度为0.005-0.016毫米,透明度好、增温、保墒性能强,适用于各类地区、各种覆盖方式、各种栽培作物、各种茬口。其缺点是在土壤湿度大时,膜下容易形成雾滴,影响透光,透气性也不好。
绿色地膜:
这种地膜能阻止绿色植物所必须的可见光通过,具有抑制杂草生长的功能。绿色地膜具有一定的透光率,因此对土壤的增温作用强于黑色地膜,但不如透明膜。绿色地膜主要用于除草为主、增温为辅的时期,适用于春秋季节覆盖栽培。绿色地膜价格相对较贵,易老化,使用期缩短,主要用于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或设施栽培时使用,使用后可促进地上部生长,改善品质。
银灰色地膜:
银灰色地膜具有明显的驱虫效果,因此在很多棚室蔬菜产区广泛使用。据研究,银灰色地膜可反射紫外线,能趋避蚜虫等害虫,有翅蚜见到银灰膜反射的光线便飞走了。银灰(避蚜)膜利用蚜虫的这一习性来驱避蚜虫,不但可以减少害虫发生,还可明显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银灰地膜透光率在60%左右,具有较好的增温、保水作用,可以在春秋茬口使用。
蓝色地膜:
蓝色地膜的主要特点是保温性能好,在弱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高于普通无色地膜,在强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低于普通无色地膜,保温性能良好。可用于蔬菜、草莓等作物,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
红色地膜:
红色地膜能透射红光,同时可阻挡其它不利于作物生长的色光透过。
也就是说,红色地膜比黑色地膜更能刺激作物生长,植物会利用更多的能量进行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因此能使作物生长旺盛。
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全生物降解地膜逐渐走俏市场。全生物降解地膜和传统的聚乙烯地膜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生物降解性。据了解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大自然中就能够被微生物完全降解利用,使用后埋在土壤中6个月即可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能够有效避免土壤污染,同时能够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通过科研攻关,国内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有多种新产品问世,如多功能可降解液体膜、秸秆塑料膜、角蛋白地膜、纸地膜等等。但由于各地气候环境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差异、使用技术等不同,对地膜降解时间的要求也不一样,让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受到一定制约,同时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想要真正全面普及推广,尚面临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种新型农膜以甲壳素为主
要原料,兑水后直接喷施于土壤表面,其中的高分子与土壤颗粒结合后,可在土表及土表以下的土壤团粒表面固化成极薄的透气膜。对提高地温、减少土壤蒸发和养分流失,提高作物产量具有显著作用。该膜在田间可自行降解,不仅不会对土壤产生污染,反而可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该类地膜使用时,土壤湿度、质地等很多因素会影响地膜使用效果,使用技术要求高,这就需要生产厂家和农技推广部门增加宣传,引导农户正确使用新型可降解地膜,充分发挥可降解地膜的优势。
(上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