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棚膜后,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外界环境及菜农的不当操作,可能会让棚膜受到损害或加速棚膜老化,降低使用寿命。因此提醒菜农,换膜后应加强棚膜维护,细心“呵护”,延长棚膜使用寿命。
合理用药棚膜性能强
在防治蔬菜病虫害时,一些含有硫、氯元素的单剂或复配药剂是不错的选择,如甲基硫菌灵、硫磺等,但这些含硫、氯元素的药剂会对棚膜产生不良影响。
据了解,在生产农膜时,为了提高棚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原料中往往会加入多种添加剂,如抗氧化剂、紫外吸收剂、受阻胺光稳定剂、增白剂、成核剂、阻燃剂、消雾流滴剂等,使得棚膜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透光性及消雾流滴性。如受阻胺光稳定剂,它的目的是提高棚膜的耐老化性能,但由于其化学特性呈碱性,如果在棚室内大量使用含有硫、氯元素的药剂,易形成酸性物质附着于棚膜表面,与碱性的受阻胺光稳定剂中和后使其效果被钝化,从而降低了棚膜的抗老化性能。
一旦棚膜出现了老化情况,那么膜上消雾流滴剂、成核剂等成分迅速析出,就会使其消雾流滴的持续时间大大缩短。一般来说,优质农膜的消雾流滴持效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在更换棚膜以后,到冬春季节棚内湿度最大时,棚膜的消雾流滴性能便发挥出来。而随着硫、氯元素的药剂大量使用使得棚膜中消雾流滴剂、成核剂等析出速度加快,于是就会让许多菜农误认为所购买的棚膜有问题。
提醒菜农,尽量少使用含有硫、氯等元素的农药,若有使用,最好不
要使用弥雾机喷施,避免大量药剂飘散附着到棚膜上,熏棚时也要注意减少硫、氯制剂使用。
清理棚面提高棚膜透光性
棚膜越干净,光的透过性越好。而在实际生产当中,有不少棚室容易受到灰尘影响,严重影响了棚膜透光率。尤其是在冬季降水量少、地面植被覆盖不足的情况下,棚膜上更加容易积累灰尘。而靠近未硬化的道路两侧的棚室,受灰尘影响十分严重。棚膜的生产材料和工艺不同,防尘性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菜农购买棚膜时应注意选择防尘性好的棚膜。
选好了棚膜,当棚膜上有灰尘时,菜农一定要想办法清除,以免影响棚膜的透光率。对于外部灰尘的清除,首先要合理设置除尘布条,这是最简单、省力,同时效果比较好的除尘措施。防尘带可以用长的布条等制作,将其一端固定在棚顶,另一端固
定在棚下,一般情况下,每隔3米左右设置一根,松紧度应做到两根除尘布条在随风自然摆动的条件下不要相互搭叠或缠绕即可。这样布条会随风摆动,从而擦掉棚膜上的附着物,保持棚膜清洁,增加棚膜的透光度。蔬菜生长季可适当调整安装的位置,调整次数一般在3次-4次左右。防尘带中间摆幅大,除尘效果好,而两头小,除尘效果较差,故尘土较多时还需结合抹布将前脸处及棚膜最北边的尘土抹去。
正确遮阳避免棚膜高温“烤”
夏季温度高,光照强,特别是中午前后,受高温强光直射,棚内高温难降,此时,很多菜农习惯覆盖遮阳网来降温。但是使用遮阳网时,菜农又习惯“懒盖”,即直接将遮阳网与棚膜紧贴在一起,这样会影响新棚膜的使用寿命。
(下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