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蔬菜生产中发生的各类病害情况复杂,实在让种植户头痛,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防治病害的办法。近年来,生理性病害又成为大棚蔬菜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因为每个棚的环境、管理等不同,所以生理性病害发生的特点也不尽相同,防治解决办法也会不一样。《北方蔬菜报》特别策划了“关注茄果类生理性病害”报道,以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生理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土壤缺钙果实脐腐病高发
在番茄、辣椒、甜椒和长茄果实烂果问题上,脐腐病占比例较重,无论是什么作物,它们有一个共性:腐烂部位都出现在果实脐部,病斑褐变,果肉皱缩、凹陷。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
脐腐病高发。脐腐病是缺钙导致的,发病初期,果实脐部出现暗绿色的水渍状斑点,后迅速扩大,呈不规则长条形,有时可扩展至近半个果实。果实染病皱缩,表面凹陷,但较坚实,病部被腐生菌或弱寄生菌寄生后常变黑色。钙在作物体内是随着蒸腾水流而运输的,在高温季节,土壤水分蒸发快,土壤极易呈干旱缺水状态,钙元素难以随着蒸腾作用进入果实,从而出现脐腐病。
——蔬菜易缺钙。在生产中,菜农非常关注钙的使用,每次换茬时都向土壤中投入一定量的钙肥,但仍然出现脐腐、烂头等症状表现。为何用足了钙,还会出现缺乏症状?这就需要考虑钙素供应的两大问题:
一是土壤钙素含量水平和钙肥产品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钙的含量非常丰富,不会出现土壤缺钙的情况。在一些酸性砂质土壤中发生缺钙的情况比较普遍。例如酸性较强的南方土壤对钙的淋溶作用明显,以及施肥不当出现酸化的土壤,由于土壤盐分过高,抑制了水分和钙的传导吸收。另外,钙肥产品的有效性也是关键的一点,例如石灰在酸性条件土壤中效果良好,而在本身就是石灰性土壤上面使用效果不佳。
二是钙的移动和吸收问题。由于钙本身移动性差,其吸收主要是靠蒸腾拉力,所以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都能够影响钙的吸收。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气孔关闭,或土壤出现干旱时,根系对钙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而频繁浇水或施肥不当导致根系受损后更加不利于吸收。当出现施肥不当或土壤恶化情况以后,对钙在土壤中的移动和转化都有影响,如氮肥(铵态氮)施用过多,大量钙进入叶片,会导致叶片与果实争钙,加剧了钙缺乏症。
——补钙要补在关键点上。缺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生不可挽回,因此预防缺钙的发生需要提前来做,也就是说,补钙要补在关键点上,方法和时期同等重要。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补钙。对于酸性或酸化土壤,可通过底施碱性钙肥补钙,既能够补充钙素,又能够调理酸碱度。对于漏水漏肥的土壤,可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选择叶片喷施及冲施速效性钙肥的方式。如硝酸钙、硝酸铵钙等溶解度较高,可做水溶肥进行冲施或喷施。
叶面补钙要有重点。蔬菜幼嫩部位易缺钙,因此在进行叶面补钙时要重点喷撒植株的幼嫩部位。如叶面补钙时重点对茎尖生长点以下30厘米的距离喷施,同时重点喷施幼果。资料显示,萘乙酸能促进果实的钙吸收,在使用时应先做小范围试验。叶面补钙时要选择好的钙肥产品,螯合态钙肥可以打破阻碍,在韧皮部传导,进而提高钙的吸收效率。
合理浇水提高根系对钙肥的吸收率。根系吸收钙元素是伴随着吸收水分进行的,浇水过勤、过大或者控水过度等都会导致植株缺钙。建议浇水时应均衡浇水,不能突然大灌一水,又旱上好几天,应小水勤浇,保持地面见干见湿。灌溉水中都含有部分钙肥,合理浇水是减少缺钙症状最主要的措施,尤其是在水质硬度高的地区,有时仅靠浇水就能解决缺钙问题。另外,建议注重根系的养护,确保根系健壮、功能良好,才能把钙肥吸收上来。
多营养同步进行。叶面补钙时可同时增加钾、锌、硼等养分,对钙的吸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养分利用率。
冬春季节番茄易发筋腐果
番茄果实颜色不均,果面上颜色有黄有红,切开后,发黄的地方有黑色纹路,有些严重的果皮果肉硬化,果实内部变成褐色,失去了商品价值,影响了产量。这是常见的番茄筋腐果,主要表现就是果实表皮局部出现青皮或黄皮,皮下果肉中维管束组织变褐色,甚至连胎座也变成褐色,对应的表皮位置不转色或转色后不红,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在番茄果实膨大成熟期发生较多。
造成这种生理性病害的原因很多,如品种因素、施肥不均衡、温湿度忽高忽低或昼夜温差过大等,都可能引起筋腐病。
有效预防筋腐果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均衡施肥。控制氮肥使用量,合理增加钾肥的用量。当番茄果实进入转色期,植株体内的氮素营养水平过高会影响茄红素的形成,导致果实转色不均匀,形成筋腐果。若此期施肥不注意,偏施氮肥,产生筋腐果的几率较大。所以,当番茄果实膨大期时,应结合植株长势,适当增加高钾型水溶肥,减少高氮型肥料的施用。
——合理调节棚室温度,控制好昼夜温差。番茄果实变红是因为果实进入转色期时能产生番茄红素,但温度过低番茄红素的合成大大减少,在管理中建议最好将棚室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4℃-16℃。适度浇水,不可为预防裂果而过度控水,尽量保持地表湿润,不要忽干忽湿而伤害根系影响钾元素的吸收。
——合理整枝打杈,增加植株光照。番茄果实转色期,建议将果实周围的老叶、病叶或稠密叶适当疏除,增加果实的通风透光性,利于转色,减少筋腐果的发生。
当然,不同棚室的导致筋腐果发生的原因不同,建议结合日常管理,分析原因,然后对症防治,才能有效预防筋腐果的发生。
高温强光椒类日灼病严重
每年五一前后,高温强光天气增多,在辣椒、彩椒棚内,经常看到整棚辣椒果实发生日灼的情况。果实上出现日灼以后,病斑初期与脐腐病类似,若后期被有害病菌感染,就容易与侵染性病害混淆。而日灼病的发生部位与脐腐病不同,日灼多发生在果实的向光面,发生初期病健交界不明显,病部褪绿。发生中后期,病部革质,白色透明。日灼病主要依靠预防,一旦发生将难以纠正。高温和强光是导致日灼病发生的主因,在管理当中应着重避免棚内高温和强光的出现。
避免棚内高温和强光,常规操作是:覆盖遮阳网,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拉放,确保蔬菜得到适量的光照。加强通风,随时有效降低棚内温度,当然还可配合浇水、喷水等措施。
同时,减少果实发生日灼,还可利用蔬菜自身枝叶对其进行遮挡。蔬菜在整枝打叶时,建议综合考虑植株长势及果实位置,及时疏除拥挤的内膛枝,保留外围叶片,减少果实被阳光直射。还有整枝打杈最好避开中午高温强光时段,选择在下午3点后操作比较合适。或在定植越夏茬口时,适当进行密植也是可以的;或在棚内套种蔓生作物,如在彩椒棚内套种豆角,利用豆角爬蔓后,对彩椒进行遮阳。
日灼病的发生,与钙元素的缺乏有直接关系。建议越夏茬蔬菜更应注重钙肥的补充及有效吸收,这就需要结合植株长势及土壤墒情,合理浇水,补充钙、硼等中微量营养元素,或喷、冲结合,增强果皮韧性,提高抗性,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北方蔬菜报记者姜文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