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4年11月01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0版:棚事

冬春季棚内哪些病害易高发

核心提示:棚内湿度增大,病害早做预防

□北方蔬菜报记者姜文丽报道

随着外界温度降低,棚室放风时间变短,棚室湿度自然变大,不但不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而且高湿的环境容易诱发各种病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病害偏爱冬春季节的原因。因此,要想确保植株健壮生长,在想方设法降低棚中湿度的基础上,还要摸清病害的“脾气秉性”,早防早治。

冬春季节棚内这些病害高发

——细菌性病害

提起冬季易高发的病害,不得不说细菌性病害。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多,危害重,如细菌性髓部坏死、溃疡病、流胶病、软腐病、斑疹病等是冬季蔬菜上的常客。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在有水滴、水膜及高空气湿度等覆盖或充润伤口时进行侵入,并靠水的流动进行传播。冬季,不少棚室存在着作物吐水、棚膜滴水、高湿结露的情况,这些都会令植株体表出现水膜或水滴,一旦伤口被水膜浸润,细菌便会迅速侵染。这也就是冬季细菌性病害高发的原因。

细菌性病害有一些共性可以鉴别,如“流脓、流胶,有溃疡、有软腐,容易引起蔬菜突然萎蔫,其中一部分引发腐烂后常发出明显的臭味”,这些症状有些是很典型的。菜农可据此判断蔬菜上发生的是否是细菌性病害。

——卵菌病害

由卵菌引起的蔬菜病害发病迅速、传播快,易造成病害流行。卵菌侵染蔬菜后,初发病状都呈水渍状小斑,病斑扩大后其边缘不明显,病健交界模糊。在潮湿时,病斑上均产生霉层,霉层颜色多数为白色或灰白色,有的为灰黑色。冬季应重点防治疫病、绵疫病、霜霉病等卵菌病害。

与细菌性病害相同,卵菌病害传播侵染时必须有液态水存在,冬季棚内高湿的环境利于卵菌病害的发生。

——真菌病害

在为害棚室蔬菜的侵染性病害中,真菌占很大比重。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等部位都可受到真菌的侵染。蔬菜受真菌危害后,常表现出坏死、腐烂、萎蔫等症状。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会有菌丝和孢子产生,出现白色棉絮状物、丝状物,不同颜色的粉状物,雾状物或颗粒状物等。

为害蔬菜的真菌病害种类繁多,冬季应重点防治灰霉病、菌核病、蔓枯病、靶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发病症状明显,主要侵染表皮,容易发现,防治相对也简单一些。

提前用药抓住防病时机

在病虫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药,将病原菌或虫卵提前扼杀。以疫病为例,病菌从气孔或表皮侵入以后,形成病株,病菌的营养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3-4天潜育,病部长出菌丝,借助传播介质进行再侵染,所以这3-4天的时间就是用药的最佳时间,错过以后很容易造成病害的大面积发生,从而增加防治难度。防治虫害也是这样,在成虫产卵高峰期或幼虫期因虫体抵抗力弱,此时用药虫龄小,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而当害虫进入了5-6龄期,不仅具备了较强的抗药能力,而且活动范围扩大,加大了用药防治的难度。因此,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建议菜农们细心观察蔬菜长势,选对合适的用药时机,在发病前或初期就开始用药,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节省成本效果好

病害发生后,喷洒化学农药往往是菜农的第一选择。然而几种药剂加叶面肥混在一起,少则十多元一桶水,多则几十元一桶水,一亩地的蔬菜喷一次药,动辄就需要花费百元以上,成本投入大,效果并不见得很好。如果能做到提前预防,往往一两遍药就能将病害控制住。

保护性杀菌剂是指在病原菌侵染前先在寄主表面施用,以保护或防御农作物不受病原菌侵染的杀菌剂。比较常见的保护性杀菌剂有百菌清、代森锰锌、铜制剂等,这类杀菌剂的特点是不进入植物体内,杀菌广谱,适用范围广,效果稳定,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喷施后就像给植株全身穿上一层铠甲,预防病菌进入植物体内。虽然多数是老药,但是只要每隔10天-15天喷一遍,可预防大多数病害。

连阴天较多用好生物农药

冬季连阴天较多,植株整体长势较弱,耐药性差,化学药剂使用不当极易造成药害。而冬季又有相对较大的湿度,反而利于微生物的加速繁衍,起到增加药效的作用。因此,冬季喷药防病不妨选择生物农药。目前,在病害预防方面效果较好的菌种主要有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等,在防治根部病害和部分叶部病害上效果突出,具有用量少、持效期长等优势。

使用生物农药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一是提前使用。活体生物农药预防效果突出,必须提前使用,确保有益菌占据主导地位,才可抑制病原菌侵染增殖,创造利于蔬菜生长的微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二是注意使用时间。菜农应选择弱光、高湿条件时使用,最好在傍晚、阴天等时候,有利于促进微生物存活繁殖。三是注意使用方法。微生物农药使用方法多样,可以灌根或冲施预防根部病害,也可以喷洒、涂抹预防茎叶部病害。

2024-11-01 姜文丽 核心提示:棚内湿度增大,病害早做预防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0902.html 1 冬春季棚内哪些病害易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