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4年12月06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4版:策划

土壤根系养得壮豆荚个个品相好

核心提示:土壤根系养护、控水控温有度、合理补充营养等做充足

编者按近几年,豆类蔬菜价格较高,种植户纷纷改种,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豆类蔬菜比较“娇贵”,对温度、光照、湿度、养分的要求高,日常管理中难度大。一旦管理不好,还极易造成旺长、落花落荚或坐不住荚、病虫害难防等情况,这让很多菜农感到束手无策。《北方蔬菜报》特别策划了“关注设施豆类蔬菜种植管理”专题报道,从根系养护、提高结荚率、病害防治等方面作了分析介绍。

□北方蔬菜报记者姜文丽报道

豆类蔬菜(如油豆、芸豆、豆角等),相对于黄瓜、西红柿、茄子等高产蔬菜来说,产量并不是很高,如早春茬芸豆亩产在1万斤左右,早春茬油豆亩产六七千斤左右。从目前生产来看,豆类蔬菜普遍结荚率较低,加上有的种植户管理上存在不足,很容易造成各类影响蔬菜长势、结果的问题。

注重土壤养护打好根系基础

根系问题是豆类蔬菜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不少棚室因为红根死棵,不敢再种植豆类蔬菜。豆类蔬菜出现死棵,除了根部病害外,主要原因是因为不注重土壤养护导致的。

在蔬菜栽培过程中,农户对养护土壤的意识不够,有菜农既想蔬菜高产优质,又不想投入太多的成本,到后来造成了土壤问题越来越多,不仅难获高产,而且生产中的问题越来越多。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谭坊镇一菜农的芸豆长势矮、叶片黄,拔出根系后发现根系变褐坏死,菜农纠结“到底是哪一种根部病害导致的”。经过观察,记者从菜农棚室中的土壤表面发现有严重的青红白霜,得出了答案:芸豆出现根系不良、长势弱化,原因为土壤盐渍化造成的。造成土壤盐渍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与有机质投入量不足有关,另一方面是集中施用化学肥料导致。

无论是盐害还是土传病害,都是土壤养护不良造成的。要想根治芸豆根部问题,首先应养出健康好土,养土关键在于有机质的补充。在定植前要施足有机肥,这样才能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否则即使向土壤中投入再多的养根产品,也起不到效果。

现在棚室蔬菜均已进入结果期,怎样来补充有机质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水冲施,可直接施用含有机质的水溶性产品。尤其是在蔬菜进入花果期以后,每次浇水都应与矿质水溶性肥料配合施用。

除此之外,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养根护根的工作:

一是增施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肥目的是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数量,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环境,为根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还能提高根系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还可以强根壮棵,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二是及时补充营养元素。根系的生长离不开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要根据植株生长及时补充营养,尤其是能促进根系生长的营养元素,比如磷、钙、锌、硼等,确保根系养分充足。

三是注意药剂预防。任何病害都需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根部病害也是如此,尤其是土传病害多发棚室,应该提早采取相关药剂预防。把握好几个关键节点:定植前、缓苗后、开花坐果前、结果盛期等,农药可以用恶霉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交替冲施,预防根部病害发生。

正确认识“干花湿荚”日常掌握“小水勤浇”

在豆类蔬菜开花期,有菜农片面理解了“干花湿荚”概念,一到了开花的时候就不敢浇水,怕水分大了造成落花,以至于土壤太干、植株都萎蔫了仍坚持不浇水,这样造成了落花、落荚严重。

一般来说,豆类蔬菜开花时的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65%-80%,在豆类蔬菜花粉形成期,土壤干旱空气湿度低时,花粉发育不良,导致花和豆荚数减少、落花落荚;若土壤过湿造成空气湿度大,花粉不能落到柱头上导致不能受精而出现落花。合适的空气湿度是保证开花坐荚的关键,“干花湿荚”是相对的。

提醒菜农,“干花湿荚”并不是在豆类蔬菜开花期不能浇水,要注意浇水的量不能太大。要有足够水分供应植株和花芽的分化以及授粉受精。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一般土壤水分控制在75%左右即可,浇水时不要一次浇大水,这样对根系和棚室环境都不利,可以减小浇水量缩短浇水时间,即“小水勤浇”。

合理控水控温走出控水误区

豆类蔬菜生产中,经常遇到花不好、豆荚质量差的问题,据分析原因,一是受品种、药物等方面影响,二是菜农在光、温环境管理以及营养管理上存在问题,三是过度控水导致养分供应不足。

有菜农向记者反映,自家种植的芸豆棵子弱、花的量稀少质量差。据了解,有菜农为了防止棵子旺长,在花前控水量大,甚至一个月不敢浇水,生怕旺了棵子。

以芸豆植株为例,植株缺乏营养造成花芽分化不良的直接原因,是菜农过度控水造成的,也就是菜农怕旺了棵子采取的控水办法做过头了。在供水不及时的因素下,即使土壤中存在各类营养,也无法被吸收到器官中,才引发了缺乏的表现。

一般来说,在定植后至植株长到0.8米-1米的时候可以采取控水措施,此时期营养需求量不大,通过适当控水能够达到控旺的效果,但是控水的目的是促根同时防旺长,一旦控过度,会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一般来说控水时间约15-20天,要根据土质情况决定,若是黏性土,控水的时间应稍长;若是沙性土,则要缩短时间,否则会发生大面积的缺水萎蔫。

当植株长到1米以后甚至爬到钢丝上后,就要及时浇水,并且要随水追肥,补足营养。

在浇水冲肥的时候要补足叶面肥,建议以氨基酸混合硼钙肥为主,因为豆类蔬菜对硼的需求较为关键,叶面肥中必须补足硼钙肥。同时,建议菜农采取氨基酸加磷酸二氢钾的办法喷施,可以提高花量。

有菜农最担心浇水会造成旺长,下面作一下分析:

造成旺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温差较小夜温较高,二是水肥充足。

据菜农反映,在豆类生长前期水肥不会太充足,为了防止旺长,土壤水分控制严格,为此有的棚中出现了萎蔫情况。专家认为,仅从控水控肥这一个方面来控制旺长,却没有及时调整温度,不仅控旺长的效果差,还会造成缺水缺肥导致落花、落荚。

一般来说,节间在30厘米以内为正常,若超过30厘米就有旺长的趋向,应提前进行人为控制。白天温度控制在25℃-27℃左右,夜间温度在13℃比较合适。需要注意的是,傍晚放棚以后,墙体会释放热量,在上半夜温度会上升、之后下降,对于保温性较好的棚室来说,夜间高温会提高植株的呼吸消耗,使白天积累的有机营养迅速分解,供应到植株茎叶部,使茎叶生长迅速而花芽分化时却得不到足够营养。因此,傍晚放棚宜晚不宜早,在保证棚室温度不低于13℃的前提下,将夜温控制下来。

观察植株长势防止患上“缺素症”

豆类蔬菜对缺素较为敏感,如果植株体内缺素,会立刻表现出来。但是注意区分清楚:是土壤缺乏这些元素造成的缺素症,还是根系受伤造成的缺素症。

——如果是土壤缺乏造成的缺素症,其表现往往是大面积的,不是单行或单棵零散发生。

——如果是根系受伤造成的缺素症,通常

是发生的比较零散,成点片发生,程度也不一样。根系受伤后造成毛细根减少,原本形成的根系衰亡,逐渐失去了吸收功能。根系受到伤害对各类元素吸收能力大大下降,出现营养争夺而分配不均。如豆类蔬菜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失绿发黄,一般是缺乏锌铁导致的,在生产中注意叶面补充含锌叶面肥。

2024-12-06 核心提示:土壤根系养护、控水控温有度、合理补充营养等做充足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2047.html 1 土壤根系养得壮豆荚个个品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