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4年12月06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6版:土壤

土壤有效养分知多少

核心提示:矿质养分为主、短期内可以迁移是有效养分的特点

□北方蔬菜报记者果志华报道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石,也是一个巨大“宝藏”,里面储存着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养分。而在这些养分中,仅少一部分是有效养分,它们对作物健壮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有效养分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但并不是所有养分均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中土壤中大部分养分对作物是无效的。因此,根据养分能否被作物直接吸收,将土壤养分分为有效养分(也称速效养分)、无效养分、难效养分三类。

有效养分是指能在短时间内被作物吸收的土壤养分,能溶于水,呈离子态。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以矿质养分为主,二是位置接近作物根系表面或短期内可以迁移到根表的有效养分。矿质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养分、简单的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土壤中有效养分只有达到根系表面才能被作物吸收,成为实际有效养分。对于土壤来说,作物根系仅占少部分空间,因而养分

的迁移对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难效养分是指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它们都是水难溶性的,呈分子态,主要包括土壤矿物、难溶性无机盐等。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经长时间分解、转化或固持、吸附后,部分难效养分可以转化为速效养分,速效养分也可以转化为难效养分。

无效养分是指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包括几乎所有的矿物质中的养分和部分难分解的有机物质中的养分。

土壤有效养分影响因素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有效养分多少关系着农作物能不能长得好、产量高不高。那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呢?

一是土壤的酸碱度。太酸或者太碱的土壤,都会让养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比如说,在酸性土壤中,磷元素就容易被固定,变得难以被作物吸收。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铝、锰等元素的溶解度会增加,易对作物根系产生毒害作用。而在碱性土壤中,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容易形成不溶

性的氢氧化物,使养分的有效性降低。

二是土壤质地。常见的土壤质地有砂土、黏土、壤土等类型。像砂土,颗粒比较大,空隙也大,通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容易随水或空气流动而流失。黏土颗粒细小,孔隙也小,虽然保肥能力强,可通气性又不太好,会限制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转化和释放。壤土相对来说比较理想,它兼具砂土和黏土的优点,其颗粒大小适中,既有一定的保肥能力,通气性也不错,有利于养分的有效利用,作物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能吸收更多的有效养分。

三是土壤的水分状况。土壤中的水分就像是养分的“运输员”。水分充足时,养分能够在土壤中溶解,并随着水分移动到作物根系附近,便于根系吸收。但如果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通气不良,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活动,进而影响养分的分解和转化效率。相反,水分过少会使养分在土壤中难以溶解和移动,作物根系也难以伸展去获取或吸收养分。

四是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微生物活动旺盛,能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释放出更多的有效

养分。但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微生物的“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养分的转化和释放就会变得缓慢。

五是施肥。施肥是人为调控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如果施肥不合理,比如长期过量施肥,会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使土壤理化性状遭到破坏,影响根系正常生长。如果施肥比例不当(偏施肥料),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可能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六是耕作方式和轮作制度。种植户的耕作方式和轮作制度也会对土壤养分有效性产生影响。例如,频繁深耕会破坏土壤结构,易导致土壤养分流失。设施栽培中,连年重茬种植,不但土传病害多发,而且容易造成土壤养分富集化,表层土壤盐分过高,使根系难以吸收及运转养分。而合理轮作换茬,如豆类作物与茄果类作物或瓜类作物轮作,可以通过豆类作物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同时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也有助于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

总之,土壤有效养分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了解并合理调控这些影响因素,可让土壤的养分充分发挥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高产、优质。

2024-12-06 果志华 核心提示:矿质养分为主、短期内可以迁移是有效养分的特点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2065.html 1 土壤有效养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