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着按 当前,各地早春茬蔬菜陆续进入定植期,蔬菜定植后有时出现畸形果多、棵子细弱叶黄等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培育壮苗是必须做好的第一步,如果从苗期开始的管理基础没有打牢,往往就会有弱棵的现象发生。苗期弱则全生长期弱,苗期棵子长势健壮,不仅可提高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而且可以保证营养的合理分配,利于蔬菜的开花坐果。《北方蔬菜报》特别策划了“关注早春茬蔬菜种植管理”专题报道,从环境调控、优化植株花芽分化、苗期病害管理等方面,分享蔬菜定植后如何培育壮苗。
眼下,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北方地区昼短夜长,光照最弱,温度低湿度大,不利的环境条件成为苗期蔬菜管理的“绊脚石”。此外,冬季雾霾天、雨雪天气多发,植株制造的有机营养不足,蔬菜长势偏弱。那么,当前应该如何管理,才能让苗期蔬菜健壮生长呢?
使手段:提高苗子抗寒性
低温会造成蔬菜受冷害和冻害,冻害症状明显,但发生很少。而冷害较为普遍,早春茬蔬菜定植后,当遇到寒流侵袭或突然降温或降雪,常常引起大棚内温度下降,对于保温性能不好或保温措施不及时的棚室,会致使苗子受低温伤害,表现出多种症状,如幼苗子叶上举,叶背向上反卷,叶缘逐渐萎蔫干枯;若低温持续时间长,叶片暗绿无光,顶芽生长点受冻,幼苗根系生长受阻,导致形成畸形花,造成低温落花,影响正常生长,特别是嫁接苗,遇低温后成活率低。建议嫁接黄瓜夜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5℃,西瓜、甜瓜等嫁接苗夜温还要高一些。
早春茬蔬菜苗期正值寒冷的深冬季节,除了加强棚室的保温(如设置棚中棚、覆盖多层膜等)外,提高蔬菜苗子自身抗寒性也非常关键。建议在寒流来临前,叶片喷洒碧护、螯合钙、葡萄糖或磷酸二氢钾等,对提高苗子抗寒性、减少冷害和冻害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生长调节剂或肥料能提高植株体内ATP的生成和转运速度,植物呼吸速率增强,提高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有机营养的含量及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细胞渗透势,增强细胞膜的自我保护作用,有效提高了植物抗冷害的能力和冷害后的恢复能力。若天气预报较早,建议通过根部冲施肥料,激发作物自身生长潜能,提高抗寒性。对于已经受到冷害的苗子,喷施上述生长调节剂或磷酸二氢钾等,也可促进受损茎叶及时恢复,降低由于低温冻害侵袭所造成的损失。
重管理:让苗子长势一致
虽然来苗时苗子整齐一致,但是苗子定植后,受环境因素或棚室条件所限,苗子生长难免会参差不齐,特别是前脸处、风口处以及棚室入口处附近的苗子,受低温影响,往往长势偏弱,尤其是根系偏弱,建议特别加强管理。
弱苗注意促根:弱苗先弱根,壮棵根系多,根毛多,伸展范围广,吸收能力强;而弱棵大多根系少,扩展范围有限。因此,想要促进弱苗转壮,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先促根。建议选用甲壳素、氨基酸或者海藻酸类肥料,专门针对弱棵进行灌根,促进弱苗根系快速生长,吸收更多的养分,才能快速健壮生长。
旺苗适当控长:处在棚室中间区域的苗子,因环境适宜,苗子生长快,占据的生长空间大,为促进苗子长势一致,除了注意促进低温区域弱苗的转旺,还要注意适温区域苗子的旺长。建议根据苗子的实际长势,对过旺的苗子适当喷施少量助壮素或矮壮素,需要注意的是要喷洒植株的茎叶及生长点,适当控制其长势,有利于维持棚内苗子的长势均衡。
增营养:优化蔬菜花芽分化
不管种植哪种蔬菜,出现畸形花、畸形果,往往是由于花芽分化不良导致的,蔬菜从苗期就开始了花芽分化,若管理不当,容易引起植株雌花少、花小、畸形花多等问题,如辣椒、番茄等蔬菜苗期管理不当,常导致第一茬果实坐果难,发育不良。不同蔬菜花芽分化期不同,黄瓜一般在第1片真叶刚出现时开始,番茄2-3片真叶展开时开始,而辣椒是在3-4
片真叶展开时开始。菜农接到的种苗,黄瓜一般是两叶一心,番茄、辣椒一般是三叶一心或四叶一心,正是蔬菜花芽分化开始的时候,此期管理十分关键。
保证适宜的温度:对于早春茬蔬菜来说,温度是保证花芽分化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总的来说,15℃-32℃是大多数蔬菜适宜的生长温度,超过35℃的高温和低于12℃的低温对于保护地蔬菜来说是逆境,因此,要想保证花芽分化好,提高坐果率,菜农应特别注意调控好棚室内的温度,白天温度不超过33℃,夜间不低于12℃。当前,晴天的中午前后光照强、温度高,菜农可通过适当拉大放风口或延长放风时间来降低棚内温度;夜温的调控,可通过天气情况拉放保温被等覆盖物保持上半夜在18℃左右,下半夜在1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遇到寒流等低温天气,要及时在棚内点燃增温块,提高棚温。
早用促花肥料:花芽分化前期如果缺氮和磷,会导致花芽分化晚,开花节位高,锌肥是决定花芽分化早晚和开花多少的关键元素,苗子长势弱,叶片小,开花晚,缺锌的可能性很大;磷肥决定花穗分化的整齐程度,很多菜农棚里第一朵花大,后续花小,开花很不整齐,与缺磷密切相关;硼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是开花大小和坐果的重要因素,更要注意补充。以早春茬番茄第一穗花为例,我们经常见到开花少、开花不整齐的情况,造成第一穗花坐果不佳,品质不好,这与营养不均衡有很大关系。在当前施肥条件下,一般土壤中氮磷钾不会缺,导致花芽分化不良主要出现在中微量元素的缺乏,特
别是土壤盐渍化后,过量的氮磷钾还会抑制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特别是缺硼、缺钙,导致花芽形成时期细胞分化异常,进而影响花的质量,导致畸形花或落花的出现。苗期和开花之前这两个阶段是补硼的关键期,建议定期喷洒硼肥,补充营养,优化花芽分化。
增加光照:冬季连阴天、雾霾天较多,光照不足或光照较弱时,植株不能供应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花芽会因缺乏有机营养而畸形,尤其是对番茄、茄子等喜光蔬菜,光照减弱,花芽分化晚,着花节位高,花芽数目也会减少。当遇到弱光的天气,菜农可通过擦拭棚膜增加透光性或在棚内设置反光幕、悬挂补光灯等措施来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促进花芽分化的进行。菜农需要注意的是反光幕不要挂满整个后墙,这样墙体不能吸收和存储足够的热量,夜间就不能散热来维持棚温,导致夜间温度过低,不利于花芽分化。
提地温:根系生长有活力
冬季地温低,根系活力下降,养分吸收能力弱,必然会影响蔬菜的长势,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建议低温季节注意提升地温,让根系住好,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供应茎叶、果实的生长。
冬季提地温,菜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提高气温:地温保持在20℃-22℃是适宜根系生长的温度,地温的高低与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白天气温比地温高3℃-5℃,夜间地温比气温高2℃-3℃。也就是说,在冬季寒冷天气下,通过适当晚拉早放保温被、白天适当提高气温,可促进地温的提升与夜间地温的保持,防止夜温过低。
秸秆生物反应堆:越冬茬或早春茬蔬菜定植前在种植行埋设秸秆生物反应堆,在冬季可提升土壤温度4℃左右,其原理是埋设的秸秆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并不断释放热量,从而达到提高地温的目的。同时建议将操作行上铺设稻壳、碎秸秆等有机物,对降低棚内湿度,减少浇水次数,提高地温具有不错的效果。
合理覆盖地膜:冬季最好铺设白色或者透明的地膜,这是因为光线可以直接穿透地膜,提高植株对光能的利用率,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此外,地膜一定要起拱覆盖,这样的覆盖方式就如同加设了一个小拱棚,有利于地温的提升。有不少菜农会使用地膜起拱覆盖+秸秆覆盖的方式,既能够保持地温,又能降低空气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优势多多。
□北方蔬菜报记者姜文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