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1月03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6版:土壤

能量元素:作物健壮生长的“助推器”

核心提示:磷元素促根、保花保果、提升抗逆性作用明显

□北方蔬菜报记者果志华报道

磷元素是作物生长必需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它在植株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促进根系发育、促花保果,而且还能驱动能量转化,被称为作物的“能量元素”。简单地说,磷元素通过参与植株生长中的诸多关键环节,推动作物健壮生长。

磷元素的主要作用

磷元素对作物根系的构建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幼苗阶段,当幼苗定植后,磷元素就引领根系细胞开启分裂与伸长的征程。如果蔬菜生长前期,根系的磷素养分供应充足,磷能刺激根系细胞生长,让主根长得更加粗壮发达,迅速下扎,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与养分。而附着在主根上的侧根,逐渐呈网状四散开来,极大地拓展了根系的“势力范围”,让幼苗根系在土壤中稳稳生长,为后续的茎叶繁茂、开花膨果筑牢根基。一旦磷元素供应不足,根系就会变得僵直、细弱不下扎,且毛细根稀疏、养分和水分吸收运转能力差。没有强壮的根系,地上部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植株长势就会逐渐衰弱。

作物生长离不开能量的驱动,而磷

元素恰恰是能量转化的动力。在细胞内部,磷元素参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当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被叶片捕获,在磷的助力下,光能顺利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呼吸作用阶段,这些储存的能量又被精准释放,为作物的各项生理活动供能,无论是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还是养分运输,每一个需要能量的角落,都需要磷元素参与。例如,黄瓜生长过程中,足量的磷保障了光合作用顺利进行,叶片油绿柔软,茎蔓粗壮长势快。如果磷元素不足,能量供应就会“断链”,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制造的有机物质锐减,黄瓜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也容易发黄。

花果期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磷的作用愈发凸显。它对花芽分化、开花授粉以及果实发育都至关重要。丰富的磷能诱导花芽形成,使花量增多、花质更优。在授粉受精过程中,磷元素协助花粉管伸长,提高授粉受精成功率。坐果后,充足的磷供应可减少落果现象,并加速果实膨大。相反,花期缺磷,花芽分化受阻,花量稀少、畸形花多,还易引发落花落果,降低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磷还能增厚作物细胞壁,让细胞排列更加紧密有序,如同给作物披上一层坚固的铠甲,增强其抵御低温冻害的能

力,使作物在低温季节也能保持生机。同时,磷还能调节作物体内渗透压,在干旱时助力作物锁住水分,维持细胞膨压,减轻旱灾损伤。当作物遭遇病虫害侵袭时,磷元素供应充足的作物,凭借自身较强的抵抗力,能更快修复受损组织,让病菌害虫难以肆虐。

缺磷及磷过量的症状

蔬菜缺磷后,叶片容易变为紫红色、植株矮小瘦弱、幼芽及根系生长缓慢、根系小,虽能开花,但不能坐果。即使坐果,果实发育慢,成熟延迟。缺磷最先的症状是老叶变黄,接着发生干枯,然后这些症状逐渐向植物上部发展。

而磷素营养过剩时,植株茎秆稍细、叶色较深、叶片小而肥厚,容易出现焦枯病斑或坏死,而且还会引发铜、锌、铁、硼等元素缺乏。

磷肥的合理施用

磷元素是所有必需营养元素中利用率最低的。据资料显示,一茬作物磷元素一般只能利用10%-25%。

之所以磷的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移动性很差,例如磷酸二铵中的磷元素在土壤中的最大移动距离为5厘米左右。二是磷元素在

土壤中非常容易被固定。磷元素施用24小时以后约80%即被固定。磷肥施入土壤后经溶解和水解,形成一种磷酸二铵、磷酸、磷酸一铵的溶液,这种溶液把土壤中的铝、钙、镁等元素溶解出来,并结合形成不同溶解度的磷酸盐。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底肥还是冲施水溶肥,磷的用量都比较充足,缺磷并不是用量少,主要还是磷被土壤固定而植株吸收不上来,从而导致土壤中磷元素超标。

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首先调节好土壤环境,在中性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最高,对于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要及时进行调节。如施用土壤调理剂,将酸碱度调制中性,以提高磷的利用率,减少磷的固定。其次,针对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的特点,采取沟施、穴施等方法,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可有效防止磷元素的固定。此外,底肥中磷肥的用量可适当减少,在蔬菜生长期选择冲施高磷含量的水溶肥作为补充。三是选用吸收利用率高的磷肥,如亚磷酸,磷的吸收利用率高达80%-100%,可有效减少磷的固定,避免磷元素超标。或使用磷元素增效剂,除了能够提高磷的利用率,降低磷固定,还能够提高其它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2025-01-03 果志华 核心提示:磷元素促根、保花保果、提升抗逆性作用明显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3026.html 1 能量元素:作物健壮生长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