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综合报道
农用地膜是重要的农资产品之一。为确保农用地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稳产增收,提醒种植户合理选用地膜,规范使用地膜。
农用地膜标准
地膜执行国家标准,即《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此标准规定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以下简称地膜)的分类、标称厚度和覆盖使用时间、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可加入必要助剂吹塑生产的用于地面覆盖的薄膜,不适用于可降解地膜。
从外观看,地膜不应有影响使用的气泡、杂质、条纹、褶皱等缺陷,卷膜应卷绕整齐、不应有明显的暴筋,耐老化地膜老化后纵向断裂标称应变保留率应不小于50%。
地膜的种类
地膜主要覆盖在地表,作用是保温、保湿或防草等。由于地理位置、种植时间、种植种类的不同,势必要求农用地膜提供多样性选择。挑选合适的农用地膜、合理使用及保管,对设施的投入产出、农民的增产增收也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以聚乙烯为生产原料的农用地膜。
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农用地膜主要包括:普通无色透明膜(又称有滴膜)、无滴膜(又称流滴膜)、光效膜(包括有色膜和转光膜)、除草膜、保温膜、可降解膜、耐老化膜、渗水膜(包括小孔膜和微孔膜)等。根据农作物种植需求、农用地膜产品使用环境、周期选择不同厚度、不同功能的农用地膜。如不同颜色的农用地膜对光的吸收、折射和反射不同,对各类农作物的影响也不同,其经济效益相差悬殊。因此,选购时要考虑自己的需求,按标签注明的功能进行选择。在设施蔬菜栽培中,常用的地膜主要有以下几种:
无色地膜
无色地膜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地膜,多采用高压聚乙烯树脂吹制而成。其透明度好、增温、保墒性能强,适用于各类地区、各种覆盖方式、各种栽培作物、各种茬口。其缺点是在土壤湿度大时,膜下容易形成雾滴,影响透光。
黑色地膜
黑色地膜是在基础树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碳黑吹制而成。其透光率极低,光照在薄膜上直接转化为热量散失,因此气温提高快,但土壤吸收的热量少,增温性能明显不及普通地膜。黑色地膜主要用于防除杂草,夏季高温季节还可降低地温,有利于促进根系正常生长。宜在草害重、对增温效应要求不高的地区和季节,作地面覆盖用。
银灰色地膜
银灰色地膜具有明显的驱虫效果,因此在很多棚室蔬菜产区广泛使用。据研究,银灰色地膜可反射紫外线,能趋避蚜虫等害虫,有翅蚜见到银灰膜反射的光线便飞走了。银灰地膜透光率在60%左右,具有较好的增温、保水作用,可以在春秋茬口使用。
条带地膜
条带地膜是根据蔬菜作物根系的趋温性研制的特殊地膜。通常是黑白双色,栽培行用白色膜带,行间为一条黑色膜带。这样白色膜带部位增温效果好,在作物生育前期可促其早发快长,黑色膜带虽然增温效果较差,但因离作物根际较远,基本不影响蔬菜早熟,并具有除草功能。进入高温季节,可使行间地温降低,诱导根系向行间生长,能防止作物早衰。目前,黑白条带地膜使用已经较为普遍,使用效果明显优于无色地膜。
绿色地膜
这种地膜能阻止绿色植物所必需的可见光通过,具有抑制杂草生长的功能。绿色地膜具有一定的透光率,因此对土壤的增温作用强于黑色地膜,但不如透明膜。绿色地膜主要用于除草为主、增温为辅的时期,适用于春秋季节覆盖栽培。绿色地膜价格相对较贵,易老化,使用期缩短,主要用于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或设施栽培时使用,使用后可促进地上部生长,改善品质。
微孔地膜
微孔地膜又称渗水地膜,是在普通地膜上用激光打出微孔,每平方米地膜上有200个-2500个微孔,可使雨水渗入膜下,降低棚内湿度。这些微孔,夜间被地膜下表面的凝结水封闭阻止土壤与大气的气、热交换,具仍保温性能;白天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膜表凝结的水蒸发,微孔打开,土壤与大气间的气、热进行交换,避免了由于覆盖地膜而使根际二氧化碳郁积,抑制根呼吸,影响产量。微孔地膜还可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提高土壤活性,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减少土传病害发生。这种地膜增温、保湿性能不及普通地膜,适用于大棚设施以及温暖湿润地区应用。
除草地膜
除草地膜是在制造过程中掺入除草剂的一类地膜,除具有保温、透光、保水等作用外,还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覆盖时将含有除草剂的一面贴地,当土壤蒸发的气化水在膜下表面凝结成水滴时,除草剂即溶解在水中,滴入土表,形成杀草土层。因除草剂对作物有严格的选择性,用错了会使作物产生药害,故要根据作物种类选择专用的除草地膜,切勿盲目乱用,以免造成损失。
查看产品合格证
消费者在选购农用地膜时,应仔细查看产品合格证的标识标注和使用说明,根据作物种植需求选购。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生产的产品,合格证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生产厂名、厂址等;产品的详细、完整的型号规格(包含标称宽度、厚度、类别(地方标准要注明是否加入耐候剂),示例:2050mm×0.010mmI类,表示标称宽度 2050mm,厚度0.010mm,覆盖使用时间≥180d);产品的每卷净质量;产品的生产日期。
每卷地膜应附产品合格证,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类别、标称厚度、宽度、参考长度、净质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名称、生产厂地址、执行标准、检验员印章。产品合格证上应在明显的位置标有“使用后请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字样。
膜卷用薄膜、牛皮纸或编织袋包装,如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付款后一定要将购买凭证保存好,以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运输和贮藏
地膜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不要使用铁钩等锐利工具,也不要随意抛掷。同时,地膜不得在阳光下曝晒或雨淋,不得与沙土、碎金属、煤炭及玻璃等混合装运,不得与有毒及腐蚀性或易燃物混装。
农用地膜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阴凉的库房内,堆放整齐,严禁曝晒。大田使用地膜前需进行精细整地,以防残留在土壤中的秸秆等坚硬物体刺穿地膜而影响效果。覆膜时不应过分拉扯地膜,以防止造成机械损伤影响后期回收,覆膜要求膜面平整、松紧适度,同时应覆土压实,防止大风吹扬。
棚室覆盖地膜有技巧
蔬菜定植后,为了保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菜农都会覆盖地膜。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地膜覆盖不当,特别是全棚贴地覆盖地膜,不但容易导致土壤板结,还会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覆膜不当影响多
一是影响土壤通透性。土壤是需要“呼吸”的,全棚地膜贴地,会造成土壤中二氧化碳出不来,氧气进不去,根系活性下降,不利于蔬菜正常生长。
二是引起土壤板结。全棚贴地覆盖地膜后,操作行经人为不断踩踏,时间久了,棚室土壤越来越硬,板结严重,非常不利于团粒结构形成。
三是提高湿度,增加成本。地膜贴地后,在膜上浇水和冲肥,水和肥料都难以全部进入土壤中,膜上的水散失到空气中,会导致棚内湿度增大,同时膜上的肥料植株吸收不到,造成浪费,加大成本。
四是根系易受伤。全棚贴地覆盖地膜,土壤表层温度上升快,且水肥供应充足,根系就会悬浮于地表不深扎,导致根系抗逆性下降,一旦遇到不良天气,很容易伤根。
正确覆膜
建议菜农覆膜时,不要全棚覆盖,仅覆盖种植行,并且将地膜起拱,可在种植行中间南北向扯上一根钢丝,然后覆盖地膜,或者每隔2米左右插一根钢条撑起地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而且地膜呈拱面,棚内形成的露水就不会存积在地膜表面,而是沿地膜流到操作行的土壤中。浇水时,可以让水从膜下走,不仅操作方便,还不影响棚内空气湿度,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
操作行不要覆盖地膜,建议铺上一层碎秸秆或稻壳等有机物,不但具有很好的吸湿保湿作用,还能提高土壤透气性,来年换茬翻地时翻入土壤,也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残膜回收
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它会阻碍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例如,农作物根系可能因为无法突破地膜的阻碍而发育不良。地膜还会造成白色污染。废弃的地膜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影响农村和周边环境的美观。而且,这些四处飘散的地膜碎片有可能进入水体,会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危害,比如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缠住水中动物导致其受伤甚至死亡。另外,残膜混杂在土壤中,在进行农业机械操作时,可能会损坏农机设备,增加能耗和维修成本,也会间接对资源利用产生不良影响。
购买标准地膜,应到正规农资门店等场所购买,查看产品合格证并索取购销凭证,不购买厚度低于0.01毫米的超薄地膜。
对覆膜种植的设施蔬菜或大田作物,优先选择强度高、耐候期长、易回收的标准(加厚高强度地膜)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使用期限到期前,捡拾田间的薄膜废弃物,而且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需将废旧地膜送交至回收网点或回收工作者,或存放在的集中收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