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5月16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6版:土壤

补充锰肥千万不可“猛”过头

核心提示:锰肥主要通过底施和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

□记者果志华报道

锰元素与作物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但对于其他微量元素,有人因对锰元素重视不够而用肥不当,导致作物出现缺锰或锰中毒症状,却不能及时发现,影响了植株正常生长。建议重视锰元素,了解常见作物缺锰及锰中毒的症状,并合理施用锰肥,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锰元素的作用

光合作用。锰是光合作用中光系统Ⅱ(PSⅡ)的核心成分,参与水的光解和氧气释放,直接影响光能转化效率;促进叶绿体结构的稳定,维持叶绿素合成。

酶激活与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多种酶的辅因子(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等),参与抗氧化防御和呼吸作用;调控植物体内活性氧(ROS)的平衡,减轻氧化胁迫。

氮代谢与养分吸收。促进硝酸盐还原为铵态氮,提高氮素利用率;增强根系对磷、铁、钙等元素的吸收和运输。

细胞壁合成与抗病性。参与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的合成,增强细胞壁机械强度;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缺锰症状

锰元素主要存在于叶片的叶绿体内,是光合作用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当锰含量不足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叶脉间失绿褪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叶肉变成淡绿色,症状通常首先出现在新叶或生长点,随着植株不断生长,老叶也会显现症状。锰缺乏多发生在碱性土壤(pH值>6.5)或有机质含量过高的土壤中,且不同的作物表现不同缺锰症状。

茄果类蔬菜对缺锰比较敏感,例如,番茄缺乏锰元素时,叶片黄化,主脉间叶肉变黄,出现黄色或黄白色斑点,叶脉仍保持绿色,呈网状纹,新生叶变小、畸形,严重时呈坏死状,生长停滞。茄子缺锰时,整叶褪绿变淡绿色,叶脉处有小褐点。

瓜类(黄瓜、西瓜、甜瓜等)缺锰时,叶缘卷曲,特别是幼叶边缘向上卷曲、叶脉间黄化,后期出现褐色坏死斑。果实生长异常,表现为果皮颜色不均、甜度下降。

叶菜类(菠菜、生菜、甘蓝等)缺锰时,叶片失绿,幼叶整体褪绿,并逐渐发展为灰白色,叶片变薄且易碎。植株变矮小,产量大幅下降。

豆类蔬菜(菜豆、豆角等)缺锰时,叶脉间黄化,老叶首先出现黄斑,然后逐渐向新叶蔓延,叶缘变焦枯。根瘤减少,根系固氮能力下降,植株生长缓慢。

根茎类(马铃薯、萝卜等)缺锰时,块茎或根畸形。马铃薯块茎表面出现褐色坏死斑;萝卜肉质根变短小、木质化,降低商品性。

锰缺乏会导致植株生长出现异常,当施锰过量时(土壤锰含量>100mg/kg)则会引发植株中毒,表现为老叶褐色斑点、根系变黑。例如,番茄锰过量时表现为叶脉周围组织产生黑斑,严重时茎及叶柄出现褐点,叶片很快枯亡;辣椒锰过量时,植株下部叶片局部呈橘黄色,逐渐扩展到全叶,导致叶子脱落。

锰肥合理补充

土壤中锰的有效性随PH值的升高而下降,当pH值大于6.5时,锰元素会被固定;当pH值小于5.5,大多数锰元素可以被植株吸收。也就是说,生长在沙性、石灰性、碱性土壤中的蔬菜容易发生缺锰症状,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的蔬菜则不易发生缺锰现象,但要注意锰元素的过剩危害。

蔬菜生产中补充锰肥主要通过底施和叶片喷施两种方式进行,常用的锰肥有氧化锰、硫酸锰、氯化锰、螯合锰等。施底肥时,酸性土壤一般选用螯合锰1千克/亩-2千克/亩,碱性土壤选用硫酸锰2kg/亩-5kg/亩,并与有机肥(有机肥可释放土壤中被固定的锰)或其他化学肥料混合施用,也可条施或穴施。

叶面喷施时,最好在苗期和生殖生长期喷施。通常根据植株大小,预防缺锰症状时,每亩可喷施0.05%-0.1%的硫酸锰溶液,连续喷施2次-3次,间隔7天-10天一次。出现缺锰症状时,可适当加大浓度。

大田作物播种前,可用锰肥拌种,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锰4克-8克,用少量水将硫酸锰溶解后喷洒在种子上,边喷洒边翻动拌匀,然后将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使用锰肥浸种,锰肥与种子量按1:1比例配制,一般用浓度为0.5%-0.1%的硫酸锰溶液,浸种8小时左右,晾干后即可播种。

此外,常用的杀菌剂如多菌灵锰锌、乙磷铝锰锌、高锰酸钾等,不仅能预防病害,有时也能作为含锰的叶面肥,能起到双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蔬菜易发生锰中毒,含锰的杀菌剂最好不要连续多次用。如果蔬菜发生锰中毒现象,可喷施0.2%-0.5%的硫酸亚铁1次-2次,减轻中毒症状。

2025-05-16 果志华 核心提示:锰肥主要通过底施和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7393.html 1 补充锰肥千万不可“猛”过头